2024年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党校初心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年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党校初心,供大家参考。

2024年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党校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围绕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作了全面深刻阐述,是对党校在党和国家事业中担当作为的充分肯定,更是对新时代新征程党校履行职责使命的殷切期望。“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基于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关照,反映社会客观存在的矛盾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和运用,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推动新时代党校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一、历史规律性:“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生成逻辑

“为党育才、为党献策”是历史性和规律性的统一,历史性体现为其源自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和实践历程;
规律性集中体现于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有效把握等方面。

(一)“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历史性“为党育才、为党献策”是党校与生俱来的价值属性。建党筹备之际,陈独秀就已经考虑到培养党的后备力量的问题,通过开办上海外国语学社的形式教育培训党的后备人才。建党初期,为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党在统一战线中相继建立了黄埔军校、农民运动讲习所、安源党校、中共北方区委党校等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诞生了一大批懂马克思主义、能开展革命斗争的党员和干部,在革命进程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随着革命形势发展,党开始认识到创办完全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必要性。党的四大通过的决议案明确,“设立党校有系统地教育党员”,以“增进党员相互间对于主义的深切认识”。1933年,为纪念马克思逝世50周年,中央党校在中央苏区创立,命名为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源源不断地为中国革命事业播撒思想种子、输送骨干人才。1940年2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办理党校的指示》,要求“各地党的领导机关均应办理党校以加强对党的干部的马列主义教育”,推动了各级党校的建立和办学管理的初步正规化、制度化。新中国成立后,党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党员干部能力素质提出了全新要求,以党校为主阵地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逐步形成,成为“为党育才”的主渠道。经历“文化大革命”的停摆之后,党校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得到了恢复,并围绕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持续调整与改革,实现了规范化、系统化建设。1978年,党校作为解放思想的排头兵打响了“真理标准大讨论”第一枪。党校作为党的思想理论战线重要方面军和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凸显,逐步成长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主阵地,其后在推进党的理论建设,统一全党思想,在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上作出了重要贡献,积极为党和人民立学述论、建言献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校践行“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逐步进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对党校工作高度重视、深切关怀,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和指示,为新时代党校工作指明了方向,有力推动了理论和实践再发展。2019年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对加强党校(行政学院)建设的原则要求、方式方法、管理体系、制度机制等方面都作出了具体规定。随着国家机构改革,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在党中央的总体部署下实现了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突出党校姓党,深入践行党校初心使命。

(二)“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规律性

从执政党建设规律上看,各领域各级党校的设置和安排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成功执政的密码之一。党校“为党育才、为党献策”为执政党建设贡献人才力量,凝聚精神共识,提供科学指引。执政党建设以党校教育为媒介,紧紧抓住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以各级党校为平台激活党在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以干部培训为抓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党校献策实现政治性立场的坚定性和科研探索创新性的有机统一,是党的领导正确性、科学性的重要保障。同时,党校作为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阵地,以独特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精神为党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精神动力,凝聚党内共识。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上看,“为党育才、为党献策”既服务于人民群众对先进政党的客观要求,又服务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一是人民群众在历史活动中需要先进阶级的领导以及政党和领袖的领导,显示出“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客观要求。二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校育才能够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三是先进的思想理论能够指导人民自觉构建起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社会制度和机制。党校献策通过对社会存在和行为方式的调节,以智力支撑对社会生产力发生着重大促进作用。

二、矛盾特殊性:“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价值属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党育才、为党献策”是“党校的独特价值所在”,其价值属性,基于事物发展的特殊性而存在,根源于“党校姓党”的政治性。

(--)深刻认识党校教育的特殊属性马克思主义关于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认为,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所在。一是党校教育特殊性来源于其政治性。中国共产党党校是在党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党校是政治机关,又是政治学校,“讲政治”是党校开展工作的首要法则。党校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在国家政治中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重视党校就是重视党的执政地位、发挥党校作用就是发挥党的政治优势。二是党校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党校学员都是各级执政骨干,他们带着党性锤炼的政治需要和解决问题的迫切需求而来。三是党校教育管理的特殊性。党校的特殊定位和职责使命决定了党校教育管理要坚持从严治校、质量立校的主基调,遵循最严格的政治标准、学术标准、教学标准、管理标准。

(一)准确把握党校工作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从主次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来看,要集中力量找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而找到解决复杂问题的关键,才能正确认识事物的主流和性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重大时代课题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党校工作的主要矛盾即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任务新要求和党校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服务好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问题。解决矛盾的关键有两个方面:一是在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需要大批能够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这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起决定性作用,以此生发出党校“为党育才”的初心与职责。党校要培养各级各领域掌握方向、执行路线、参加决策的主要实践者,其马克思主义水平、业务本领、领导组织能力、思想作风对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兴衰成败至关重要。二是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新时代新征程面临新问题,能否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推进理论与实践创新,对保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和创新性至关重要,“为党献策”的现实逻辑由此而来。所以,党校践行“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就必须“找准党校工作与党的中心任务的结合点、切人点、着力点,紧扣党之所需、发挥自身优势,做到党需要什么样的干部,党校就培养什么样的干部;
党需要研究解决什么重大问题,党校就努力在那些方面建言献策。”

三、辩证统一性:“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目标指向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具体目标指向进行了深刻阐述,要坚持系统观念,把握其辩证统一关系,协调推进党校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为党育才”的目标指向

1.理论成熟是核心。信仰的坚定来自理论的清醒,思想的纯粹来自理论的自觉。党校既要培养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仰者、追求者、守护者,更要造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推动者、践行者。理论成熟是本领高强的重要前提,缺少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科学理论提供科学的认识工具,成为解放思想、破除迷信的思想武器,因而能够使党员领导干部纵观全局、高瞻远瞩,把握事物发展趋势和前进方向,以科学的预见性指导具体实践。

2.党性坚定是本色。要善于把握“真经”与“心经”的因果关系,将党性锻炼寓于理论主课学习当中,引导广大领导干部在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精神境界、道德修养,汲取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领导干部的主观能动性,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3.本领高强是关键。本领是完成理论联系实际所必需的主观条件和能力。离开了具体活动,既不能表现人的本领,也不能发展人的本领。党校致力于培养各领域的行家里手,必须开设“业务课”,并且要利用好理论联系实际的党校特色,讲深讲透。不同于岗位培训的业务知识补充和技能训练,党校应坚持授课实践化与内容理论化相结合,以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导向,着力提高党政干部的能力素养,发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意志和本领。

(二)“为党献策”的目标指向

1.以理论之主动把握历史之主动。理论主动是指理论能在何种程度上为实践和各学科研究对象提供规律性认知和智慧,也包含对现实问题的科学性、预见性解答。党校作为党和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重要智库,具备得天独厚的研究优势。学员的实践经验与理论工作者的思维逻辑、研究能力在党校碰撞出火花,实现了经验到理论的新飞跃,深化了理论到实践的再发展。理论研究应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加强理论总结和理论创新,为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作出努力。对策研究应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党委和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及时反映重要思想理论动态,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建议,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智库。

2.以理论之批判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真理是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重视对错误思潮的研判,发挥马克思主义革命的、批判的功能是党校的职责任务。党校务必要坚持政治定力,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前眼睛不花、立场不移;
开展好教学科研工作,完善内化和外输的路径,当好党的创新理论的积极宣讲者;
加强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辨析和引导,有针对性地批驳各种歪理邪说,尤其是在关键时刻、重大节点敢于发声亮剑、积极主动作为。

3.把握好为党献策的“政治性”与“学术性”的辩证统一,推动党校工作高质量发展。理论研究体现为党献策的“学术性”,对策研究彰显为党献策的“政治性”。理论具有充分的说服力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就必须提高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含金量。新时代,党校应首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学术性问题,以学术性增强政治性,用学术讲政治;
勇立潮头,发挥学科、学术和话语优势做好宣传阐释工作,落实“两个结合”要求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开展前瞻性、对策性研究,为党建诤言、献良策。要加快构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以高质量的理论研究、学术阐释和对策研究打赢意识形态斗争,推动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推荐访问:育才 为党 初心 坚守“为党育才 为党献策”党校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