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方面存在的问题(6篇)

篇一:工会方面存在的问题

  

  县级工会存在问题(5篇)

  第一篇:县级工会存在问题

  浅析县级工会经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黑龙江省总工会关于加强县级工会经费审查监督工作的意见》,推进县级工会经审工作的标准化建设,鹤岗市总工会经审办对所属的两县工会经审工作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目前,我市所属的两县工会均已建立了县级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基层工会也建立了相应的经审机构,经审会组建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在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业务建设和实务审计方面都做了较多的工作,也取得了

  一些成绩,但距上级工会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重视程度不够。首先,工会领导认识不到位。认为工会经审工作可有可无,在全会工作中无足轻重,只是配角,“一年一次会,平时没啥事儿”,即使审计也是流于形式,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因此,工会经审工作在全会根本排不上位置,经审工作缺乏必要的条件。其次,经审干部认识不到位。部分县级工会经审干部对做好经审工作底气不足,工作中存在畏难情绪,“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经审办是三类部室,费力不讨好,干不如不干,干了也是白干。认识是行动的先导,由于对经审工作认识不到位影响了县

  级工会经审工作的正常开展。

  2、客观条件制约经审工作的开展。一是组织上不能够保证。虽然全总提出了

  “经审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要求,但实际上,县级工会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方面越来越紧张的情况下,配备有专职经审干部十分困难,例如,我市萝北县总工会只有5人,3位是领导,虽然配备经审会主任,但根本无法成立工会经审办,因此,日常工作无人去抓,无法具体指导全县工会经审工作。二是基层工会人员少。“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很难做到“小而全”,所以形成了“上面布置任务,底下穷于应付”的被动局面。三是处于从属地位。

  经审工作不是全会工作的“主干线”,县级工会无法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经审工作

  中。

  3、自身努力不够,措施不到位。一是工作上不够重视。县级工会在制订全年工会工作计划时很少将工会经审工作排在应有的位置,平时很少研究和听取下级工会经审工作,以致工会经审工作成为摆设。二是经费上难以保障。县一级工会很难按照省总工会《经审专用经费管理办法》的要求,提取使用经审工作专

  用经费,更谈不上审批了,所以,在经费上难以确保经审工作正常运行。

  4、工作力度不到位。在领导体制方面,县级工会经审工作没有形成“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体制,县级工会经审工作还局限于上级布置任务下级被动应付的被动局面,根本没有形成独立自主的工作体系;在业务建设方面,还没有实行经审工作的目标考核机制;在制度建设方面,虽然相继建立了以实务审计为主要内容的一些规章制度,但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在干部培训方面,虽然县级工会每年都对工会干部进行了培训,但针对工会经审干部没有进行专门化的培训,即使培训也是局限于县总工会人员参加省

  市的培训,由此造成了工会经审干部在经审工作业务方面还不够精通。

  5、对下指导不到位。表现为上级工会经审部门对下级工会经审工作在指导上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解决问题上缺乏力度及切实可行的对策;在工作考评上缺乏约束和制约机制。由此,造成了县级工会经

  审工作各自为政、闭门造车的被动局面。

  二、几点对策

  1、提高认识、更新观念。首先,工会领导干部要重视和支持工会经审工作。工会经审工作是工会自身监督制约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贯彻和体现经费独立原则、促进工会组织廉政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而不

  可替代的作用,经审工作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工运事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各级工会要加强对经审工作的领导,主要领导要做出表率,把经审工作纳入到全会工作的总体布局之中来把握,在全会中切实形成重视和支持工会经审工作的共识。一是工会主席在部署全年工作的同时,对经审工作要提出具体要求,及时解决经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力支持经审会开展工作;二是工会主席要以身作则,清正廉洁,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严把经费收支和财产管理关,为本级和基层工会做出表率;三是自觉接受经审的监督,主动接受审计。其次,工会经审干部更要提高认识。一是工会经审干部要认清形势,深刻认识当前经审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增加紧迫感,增强责任感,富于使命感,理直气壮地开展工会经审工作;二是工会经审干部要摆正位置,工会经审工作是在本级工会党组的领导下,又接受上级经审会的业务指导的内审机构,不同于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这就要正确处理好“审查监督”与“保驾护航”的关系,不可偏废;三是工会经审工作要选准切入点,“坐在经审的位儿,想经审的事儿”,所谓“干啥吆喝啥”,要选准工会经审工作的落脚点和切入点,工会工作的热点、重点和难点就是工会经审工作要考虑的切入点,当前我市工会工作最大的制约就是工会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因此,工会经审工作就要把工会经费问题作为切入点,从而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会经审工作,有的同志对此不理解,认为这是抛开经审职能,搞功利主义,经审工作成为财务工作的附属,其实不然,当前工会经审工作正是应该围绕财务、监督财务、帮助财务、促进财务,进而更好地履行经审职能,完成经审工作任务,由此推动工会经审工作的开展。

  2、加强领导、建立机制。开展好工会经审工作,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为此,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贯彻全总关于“思想上重视、组织上保证、工作上支持、权力上尊重”经审组织的要求,切实保证经审工作富有成效地开展。一是工作上重视。县总工会领导班子要定期研究经审工作,听取经审工作汇报,解决经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组织上保证。我市县级工会虽然都已经配备了同级副职的经审会主任,但还应进一步构建经审会的工作机构,配强经

  审工作人员。针对县级工会机关机构改革时人员编制少,有的部门合并、撤销的实际,经审工作如何加强?我们认为关键是注重实质。要建立形式灵活多样、机制健全有效的经审工作机制,县级工会要配强经审委主任、配强经审办主任,更要配强一支懂财务、会审计、政治素质强、甘于奉献的经审委员会队伍,经审委员可以在财政、金融、税务、公检法等部门中配备,以加强经审工作的力度。三是权力上尊重。除在县工会全委会上经审委主任作经审报告外,凡涉及财经方面的问题都应该请经审会或经审办主任参加,确保经审会的发言权、知情权和参与权。四是经费上保障。县总工会应严格按照省总《经审专用经费管理办法》规定的比例,足额提取经审专用经费,并

  按照规定的审批程序和开支范围使用,做到不干涉、不挤占、专款专用,确保经审工作正常运行。

  3、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县级工会经审工作要结合自身实际,突出重点、务求实效,不求全,不注重形式,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是要加强对经费预算、决算的审查,力争做好预决算的预审工作;二是积极开展对工会送温暖、救灾、扶贫解困等专项基金的审查工作,使工会组织的温暖、党政的关怀真正落到实处,保证专项基金能够及时用到困难职工身上,发挥扶贫解困、稳定社会的积极作用;三是积极按照省总工会[1999]14号文件要求认真开展好工会经费的计拨审查工作,真正起到经审的审、帮、促的作用。

  4、加强培训,提高素质。要切实加强经审干部队伍建设,经审干部的培训要注重实效,要有针对性,要面向基层,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提高培训的针对性、系统性和有效性,努力培

  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经审干部队伍。

  5、加强指导,畅通渠道。上级工会经审部门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加强指导,经审工作不能闭

  门造车,要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畅通经审工作。

  第二篇:国有企业工会制度及其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工会制度及其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企业内部产业结构、组织结构和队伍结构的大幅度调整,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呈现出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劳动关系的复杂化、就业方式的多样化,这给国有企业工会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

  1、企业工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会组织活力不足的问题

  当前,国有企业工会还缺乏应有的活力,难以为职工提供全面有效的服务,充分满足职工的需求。一是企业工会的凝聚力和活力明显不足。有相当多的职工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二是企业工会缺乏有效的工作手段,难以充分发挥表达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作用。即便是工会维权的两个机制-职代会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在部分企业也往往流于形式,缺乏制约企业行为的有效手段。三是企业工会组织和动员职工的能力明显地落后于形势的发展。在不少企业,农民工、合同工、临时工还游离于工会组织之外,大量的非正规就业人员没有入会;部分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后,工会组织未及时重组。同时不少企业工会仍然沿袭了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工作方式,机关化、行政化倾向较重,难以适应工会工作对象和工会环境的变化。

  2、现有国有企业工会干部队伍的业务素质迫切需要提高

  国有企业工会干部中存在着工作能力不强,素质不高,缺乏工会工作经验等问题,对国家有关工会的法律法规不了解,保护职工权益的知识也欠缺,有的工会干部维权意识不强,不敢替职工说话。在维护职工权益方面存在着怕得罪企业行政领导,缺乏足够的勇气和信心。有的企业工会负责人由企业指定或者任命,造成工会成为企业的附庸,得不到职工的信任,工作开展得很被动。特别在改制企业中,工会工作的环境、工会工作的对象和任务、工会工作的方法都发生了变化,工会组织体制、活动方式、工作内容和运行机制难以适时客观需要。

  3、工会工作缺乏良好的法律环境和有力的法律支持

  调查中大家普遍认为,市场条件下,工会工作必须坚持法制化的发展道路,“依法建会、依法维权、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然而,当前工会工作中,法律法规滞后于职能需要的情况比较突出。工

  会工作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有的法律法规缺乏“钢性”,使得工会干部履行职责时,理不直,气不壮;《工会法》、《劳动法》、《公司法》等虽然在维护职工利益、协调劳动关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配套法规不健全,某些具体条款不明晰;《职代会条例》早已不适应当前形势。另外,现有的工会工作的法律法规,由于保障和监督机制不健全而造成“有法不依”的也屡见不鲜。

  4、在产权制度的改革中工会组织机构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工会组织基础被削弱

  全省国有企业在实施产权制度改革、改制过程中,精减机构,使企业工会组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和削弱。工作机构合并、人员减少、兼职过多。在大、中型企业中,大多数工会组织的机构得到了保留,配有专职的工会干部,但工会机构编制缩小,工作人员减少。在中小型国有企业中,大部分企业工会的组织机构由单独设置改为党群工作部,履行党务、政工、工会、共青团和妇女工作的职能。职工人数少的企业则把工会工作的职能放在人事部门或办公室。大庆华能新华电厂有2000多名职工,却仅有1名专职工会干部。

  除少数国有大型企业工会主席外,大部分企业工会主席由党委、纪检或行政副手负责人兼任。由党群工作部负责人兼任的工会主席很少能进入本企业领导班子,工会专职干部数量也大幅度减少。工会干部多由专职转为兼职,一些职工人数较少企业的工会干部身兼多职的现象大量存在。

  同时,工会干部队伍仍然存在着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能力偏弱的问题。

  5、维权机制建设不到位

  随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改革的深化,企业内部的劳动关系越来越复杂。即便是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国有企业,由于职工队伍内部不同群体的形成、进城务工人员比重的上升、职工利益需求的强化,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方面的任务也日益繁重。而与此同时,工会履行基本职责的能力以及企业的维权机制建设还显得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职代会制度和内容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缺乏创新;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内容过于空泛,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工会在集体协商中与行政权利、义务不对等,缺乏自主权;工资集体协商步履艰难,企业缺乏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工会维权能力与职工的维权期望反差较大。

  6、国有企业工会资产的流失在一定程度上普遍存在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有的国有企业把工会资产也纳入改制范围,随意地撤并工会资产。工会在企业中处于从属地位,在维护自身利益问题上力不从心,很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随着工会资产一定程度上的流失,工会活动的阵地也受到一定的影响。有的企业的工人文化宫、活动站出租或出售,职工缺少开展活动的必要阵地,进而影响了基层工会工作的开展。

  第三篇:对镇级财政资金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探讨

  加强财政资金收支管理,是正确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法规、政策、制度,确保国家机关正常运转,促进社会事业和经济稳步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公共财政体制,提高依法理财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的需要。当前,镇级财政由于收支矛盾突出等原因,在财政资金收支管理工作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现就镇级财政收支管理工作中的存在问题探讨如下:

  一、镇级财政资金管理工作中的存在问题

  最近,笔者对乡镇财政所和镇政府会计工作调查中了解到,镇级财政资金管理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移用专款。镇级财政支配的专款,一般是由上级拨入的具有专门用途不能挪作他用的专项建设资金。在专项资金使用方面,将上级拨入的专项资金部分用于日常经费支出,未按专款的用途完全用于项目建设,做到专款专用。

  (二)收入与经费挂钩。镇级财政收入主要是税务部门征收的各项税收,在税务部门垂直管理和国、地税分设,以及税务部门征收计划不能满足地方政府收入计划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对税务部门采取核定收入任务与经费补助挂钩的激励措施;县、镇之间则实行下达税收包干分成的管理办法。这些管理方式,有利于各项收入计划的实现,但也

  存在加重征收成本、相互掏挖税源、有关单位与财政部门讨价还价等不利之处,不利于财经法规、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还可能导致腐败问题的发生。

  (三)以领代报。部分乡镇政府制定经费包干规定,将招待费、会议费、差旅费等费用,按部门标准和人数实行部门包干。未严格执行国家制度所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虚列支出、以领代报,以拨代支。

  (四)管理工作不到位。工作人员缺乏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业务工作少调查不研究,不能满足财政管理工作的要求。尤其是镇级财政人员,实际上好大一部分时间不是用于业务方面,而是从事领导安排的其他中心工作,在财政收支等业务工作方面花时甚少,缺乏监督管理。因此,财政人员工作责任观念和工作环境的偏离,造成财政监督管理乏力。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分析上述存在问题,既有客观因素,也有相关人员理财观念问题,概括起来可归纳为如下三个方面:

  (一)镇级财政入不敷出。地方财政由“分灶吃饭”的包干管理体制过度到划分税种的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管理体制。分税制的实施,不仅维护了国家财税政策的一致性和统领地位,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地方政府理财的积极性,使地方政府充分认识到了发展经济与财政收支的重要关系,较好地发挥了财税政策对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增强财政收支管理工作力度的积极推动作用。但分税制管理体制实施以来,镇级事业发展缺乏必要的资金保障,尤其是经济欠发达贫困地区,有的仅能维持“吃饭”,甚至要保证“吃饭”都十分困难。镇级政府在财政收支矛盾极其突出的情况下,为筹措资金解决事业发展问题,只能多向各有关部门争取专项资金。但所需经费在支出预算之外,不得不在拨入的专项资金中列支,或干脆采取按拨入专项资金一定比例提取经费的做法。

  (二)“要”的思想作怪。认为专项资金是块“唐僧肉”,“会哭的孩子多吃奶”,不要白不要。基于这样的认识,把“要”当作生财之

  道,热衷于送请示要资金、争项目、争拨款,甚至出现以同一个项目分送多个部门,没有可行的项目就随便硬挂一个的现象。勤“要”必多“拨”。资金要到后,一般都由财政部门划拨到用款单位政府财会账户,未设专项核算,把项目富余资金和无项目资金划拨到政府财会账户,用于其他支出。但对于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则不予重视,领导根本不可能要求本级财政部门实施监督,本级财政部门也无法实施监督。应对上级检查方面,由于一个项目存在多层配套拨款,投入资金必然大于上级有关部门所拨的某笔资金。因此,应付某一级或某一部门的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检查根本没有问题。

  (三)财政工作的位置未摆正。镇级党政工作相对来说比较繁杂,中心工作比较多,为完成好上级下达的各项量化和考核工作,在分解工作时往往对财政人员下达一定的中心工作和考核任务,无意中削弱了财政监督管理工作的力度;另方面,镇级财力相对比较困难,只注重资金的筹集,力求解决好经费来源问题,除采取收入任务与经费挂勾等方法完成收入包干任务和争取上级财政部门的项目资金支持外,轻视了财政监督管理工作,使镇级财政收、支、管、监各项职能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建议

  根据镇级财政资金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完善镇级财政资金管理可从如下三个方面一起考虑:

  (一)更新观念。镇级财政困难是客观现实,但等、靠、要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要树立以发展经济促进财政增收的正确观念,重视全面抓好财政工作。要在努力发展经济,壮大财源的同时,加大财政的监管力度,不能只顾眼前的经费问题而不顾资金的使用性质而随意支配资金。要多从财源建设和监督管理方面下功夫,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做到收、支、管、监并重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如以往的镇级财政周转金管理,由于管理不善,到后来绝大部分不能正常滚动,成为镇级十分头痛的一块呆滞资金。这一客观事实充分说明了树立正确理财观念和加强资金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二)建立对镇级的转移支付制度。镇级财政入不敷出必然加重县级

  财力的负担。当前,镇级经济相对贫困已是不争的事实,县级财政力也还十分有限。要实现地方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就必须在激励镇级加快发展经济步伐的同时,建立中央与省级政府直

  第四篇:焊接高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级对

  1.所谓

  “高技能人才”是指再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城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有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员。

  江刚市焊接协会最新调查:在汽车、锅炉、造船等制造也中,一是普遍缺乏专业焊工,二是现有焊工的素质满足不了生产发展和技术创新的新需求,有的已严重影响新产品的开发,产品质量和生产任务的完成。人才交流市场反映的信息也表明:焊接工人特别焊接高技能人才是缺口最大的工种之一。江苏省昆山市一些企业以28万元年薪聘请焊接高技能人才,竟无人应答,专家们的忧心仲仲地说:“未来的中国制造谁来造”?尽管几年来的政府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在资金,设备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投人和扶持。江阴市焊接高技能人才占技术工人总量的比例由2002年的1.2%上升到2007年的4.1%,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数量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但我们还应清晰地意识到,焊接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进展缓慢,存在一些问题,焊接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力度、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已成为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之一。

  2.焊接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21.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体系尚未健全

  当前,各级政府在高技能的人才培养上,虽然都比较重视,但由于财力因素,较多地停留在表面层,没有落到实处。列如:目前高技能人才相应专业技术人员还不能享受同等待遇,缺乏相应可执行的政策与法规性。此外,在具体培训工作上仍是督促各企业自身做好有关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等工作,且专项培训经费不能足额及时间位,致使大多数中小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有心无力。在市场竞争目益激烈的今天,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工作实际需求,对个人而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参加高技能培训,学成后,投入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自我培养的积极性大打折扣。

  2.2焊接高技能人才培养成本较高

  焊接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相对于其他工作种更具有“技艺”性和“技巧”性的特点,因此需要更多的实践操作工作训练时间,来感悟熔池温度的变化对焊缝成型的影响。从而提高焊接操作技能。因而需要消耗更多的金属母材(普通碳钢、不锈钢、钢、亻吕等)、填充材料(焊条、焊丝)以及大量的电能,因此培训成本大大超过其他工种。初步统计,把一名初级焊工培养成高级焊工。至少需要6000—10000元。而目前技工学校或培训机构的收费标准都是统一的,为了不制造成亏损,有时往往只好相应缩减操作训练课时,降低操作难度,提高考试题的透明度,致使学员拿握的操作技能与职业资格不符。2.3焊接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教材严重缺乏

  首先,焊接高技能人才培养教材多数陪用同类专业其他性质教育的教材,或参考技工学校、专科学校、本科学校的教材。通过扩充内容、加大篇幅,或提高理轮层次等手段编改而成,不符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难以体现高技能教材的特点。

  其次,各出版机构经济利益的驱动,为了抢占市场,纷纷推出种类繁多、各成系列的焊接教材。但事实上,由于参加教材编写人的员本身欠缺实践经验,实践技能不高,编写出的教材重理论,缺乏实践性、可操作性。加之教材在编写中只是由出版社简单的进行分工,由各个学校专业教师独自编写的科目、章节,在内容上有重复、缺失、甚至观点冲突现象。在使用教材组织教学时往往使教师和学生无所适从。如(电工学)不干涉及焊接电源,(机械制图)不讲焊缝代号,(英语)学的是机电英语等,严重脱离实际生产。

  师资力量较薄弱,难以完成高质量的培养任务

  焊接高技能人才是应用型人才。教师不仅掌握代教育的要求,更应掌握本行业、本工种对技能的要求,即应达到“学术”和“技术”上的双高要求。但从目前焊接高技能教育的师资状况来看,复合型、“双师型”教师相对遗乏。目前的师资构成中,一部分教师是从其他机械专业转行的,即缺乏焊接专业理论知识,有缺乏本行业的工作经历,难以完成高质量的教学任务。另一部分技能教师是从企业进行了教学界的,虽然具有相关工作的经历和经验,但对教育教学理论和规律缺乏研究,同时理论功底功底相对较差,也难以胜任焊接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还有一部分教师是从高等院校毕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他们受过系统的教育,但缺乏实践的磨练,操作技能有待提高。由于缺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教育创新能力的“双师型”教师,使得焊接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的质量难以保证。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制定相关政策,激励人人争当高级技能人才

  建议政府能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制定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重点在培训经费筹措上,财政部门要有足额专门项经费用于培训工作的组织推动和基础工作开发。各企业自身也要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广大高技能人才的积极性,提高高技能人才的待遇。建立“使用与培训考想结合,待遇与业绩贡献相联系”的激励机制,落实人人争当高技能人才的气氛

  3.2采用多重措施,降低技能训练成本

  建议技能训练中采用低能耗的焊接道变电源,可节约电能10%~15%。气割中用两抏代替乙胺,其成本可降低20%~30%。技能训练教学多采用示范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是得视觉、听觉、触觉

  多种知识系服学员的抽象思维能力。运用多媒体嗯哼示范教学可把许多文字教材表达不清楚的内容。通过录像成幻灯片进行微观和宏观。表态和动态互相转化。同时采用校院与企业联合培养模式,利用院校的人力资源和企业设备、材料资源、共同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再制造产品过程中提高技能水平,在解决实践问题中使理论水平得到拓展,实现“节约型”焊接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3.3遵守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规律,编写特色教材

  高技能教学与其他教学形式最大的区别在于其不仅要应用知识,更重要的是针对现在广泛采用的工业设备,掌握其使用、操作、维护、维修等时间操作技能因此在教材的编写中。应充分吸收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深厚的工程师、技师参与进来。工程技术人员热知工程技术的新规范、新技术、新工艺、新标题。掌握大量工程技术实列,把两者结合起来。即能反映工程技术的要求,也有利于教材编写。这样才能编写出产工艺与时俱进,内容科学会理,学员爱不释手的教材。同时按照具体要求,联系实际情况合理选用,达到设定的教学目标。

  3.4多管齐下,培养复合合型、“双师型”教师队伍

  针对现有焊接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师资状况,各主部门应采取实有的措施,高技能人才教育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要求教师人才教育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双师型”索质,既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要具有过硬的实践技能。校企联合。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双师型”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有较强的人力资源优势及教学设施,企业拥有先进的加工的设施,引领产业的新科技,新技术

  在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企业提供场所,培养设技师、高级技师的特殊津贴,建立健全人才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要建立技能人才、技能成果信息库,开展科技成果转让、绝招技展示以及创新创业等活动。同时,加强焊接技能的竞赛,定期组织同业技能交流活动和做好技术攻关、传授技艺、传播技能等工作,表彰技术先进,形成施和兼职教师。教师到生产一线参与实践,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在于企业技术人员的交流探讨中,从而提高教师在生产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国家在本科职业院校可设立焊接专业,采用能力本位教育与培训的教学方法。尽快培养本科成研究层次的焊接教育师赛。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不要过分强调学科方面的系统性、理论性、而突出应用型和实践性,强化职业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明确各门课程各教学环节在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一技多能,成为服务焊接高技能教育的“双师型”教师。

  焊接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室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解决数量,更应重视质量。需要政府、企业、各培养单位和个人全方面的统筹考虑。解决好焊接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存在问题,有利于焊接高

  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健康、有序、高效开展。

  第五篇:对镇级财政资金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探讨

  对镇级财政资金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探讨

  对镇级财政资金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探讨2007-02-0221:57:13加强财政资金收支管理,是正确贯彻执行国家财经法规、政策、制度,确保国家机关正常运转,促进社会事业和经济稳步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公共财政体制,提高依法理财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的需要。当前,镇级财政由于收支矛盾突出等原因,在财政资金收支管理工作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现就镇级财政收支管理工作中的存在问题探讨如下:

  一、镇级财政资金管理工作中的存在问题

  最近,笔者对乡镇财政所和镇政府

  会计工作调查中了解到,镇级财政资金管理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移用专款。镇级财政支配的专款,一般是由上级拨入的具有专门用途不能挪作他用的专项建设资金。在专项资金使用方面,将上级拨入的专项资金部分用于日常经费支出,未按专款的用途完全用于项目建设,做到专款专用。

  二收入与经费挂钩。镇级财政收入主要是税务部门征收的各项税收,在税务部门垂直管理和国、地税分设,以及税务部门征收计划不能满足地方政府收入计划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对税务部门采取核定收入任务与经费补助挂钩的激励措施;县、镇之间则实行下达税收包干分成的管理办法。这些管理方式,有利于各项收入计划的实现,但也存在加重征收成本、相互掏挖税源、有关单位与财政部门讨价还价等不利之处,不利于财经法规、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还可能导致腐败问题的发生。

  三以领代报。部分乡镇政府制定经费包干规定,将招待费、会议费、差旅费等费用,按部门标准和人数实行部门包干。未严格执行国家制度所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虚列支出、以领代报,以拨代支。

  四管理工作不到位。工作人员缺乏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业务工作少调查不研究,不能满足财政管理工作的要求。尤其是镇级财政人员,实际上好大一部分时间不是用于业务方面,而是从事领导安排的其他中心工作,在财政收支等业务工作方面花时甚少,缺乏监督管理。因此,财政人员工作责任观念和工作环境的偏离,造成财政监督管理乏力。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分析上述存在问题,既有客观因素,也有相关人员理财观念问题,概括起来可归纳为如下三个方面:

  一镇级财政入不敷出。地方财政由“分灶吃饭”的包干管理体制过度到划分

  税种的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管理体制。分税制的实施,不仅维护了国家财税政策的一致性和统领地位,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地方政府理财的积极性,使地方政府充分认识到了发展经济与财政收支的重要关系,较好地发挥了财税政策对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增强财政收支管理工作力度的积极推动作用。但分税制管理体制实施以来,镇级事业发展缺乏必要的资金保障,尤其是经济欠发达贫困地区,有的仅能维持“吃饭”,甚至要保证“吃饭”都十分困难。镇级政府在财政收支矛盾极其突出的情况下,为筹措资金解决事业发展问题,只能多向各有关部门争取专项资金。但所需经费在支出预算之外,不得不在拨入的专项资金中列支,或干脆采取按拨入专项资金一定比例提取经费的做法。

  二“要”的思想作怪。认为专项资金是块“唐僧肉”,“会哭的孩子多吃奶”,不要白不要。基于这样的认识,把“要”当作生财之道,热衷于送请示要资金、争

  项目、争拨款,甚至出现以同一个项目分送多个部门,没有可行的项目就随便硬挂一个的现象。勤“要”必多“拨”。资金要到后,一般都由财政部门划拨到用款单位政府财会账户,未设专项核算,把项目富余资金和无项目资金划拨到政府财会账户,用于其他支出。但对于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则不予重视,领导根本不可能要求本级

  财政部门实施监督,本级财政部门也无法实施监督。应对上级检查方面,由于一个项目存在多层配套拨款,投入资金必然大于上级有关部门所拨的某笔资金。因此,应付某一级或某一部门的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检查根本没有问题。

  三财政工作的位置未摆正。镇级党政工作相对来说比较繁杂,中心工作比较多,为完成好上级下达的各项量化和考核工作,在分解工作时往往对财政人员下达一定的中心工作和考核任务,无意中削弱了财政监督管理工作的力度;另方面,镇级财力相对比较困难,只注

  重资金的筹集,力求解决好经费来源问题,除采取收入任务与经费挂勾等方法完成收入包干任务和争取上级财政部门的项目资金支持外,轻视了财政监督管理工作,使镇级财政收、支、管、监各项职能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建议

  根据镇级财政资金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完善镇级财政资金管理可从如下三个方面一起考虑:

  一更新观念。镇级财政困难是客观现实,但等、靠、要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要树立以发展经济促进财政增收的正确观念,重视全面抓好财政工作。要在努力发展经济,壮大财源的同时,加大财政的监管力度,不能只顾眼前的经费问题而不顾资金的使用性质而随意支配资金。要多从财源建设和监督管理方面下功夫,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做到收、支、管、监并重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如以往的镇级财政周转金管理,由于管理不善,到后来绝大部分不

  能正常滚动,成为镇级十分头痛的一块呆滞资金。这一客观事实充分说明了树立正确理财观念和加强资金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二建立对镇级的转移支付制度。镇级财政入不敷出必然加重县级财力的负担。当前,镇级经济相对贫困已是不争的事实,县级财政力也还十分有限。要实现地方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就必须在激励镇级加快发展经济步伐的同时,建立中央与省级政府直接面对镇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制度,不仅可使镇级从收支矛盾突出的困扰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精力考虑发展经济问题,而且还能促进

  镇级正确使用各项专项资金,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防止违法违规问题的发生。

  三要加强专项资金的跟踪监督。监督工作必须贯穿资金分配、使用的全过程,既要开展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又要对某些资金的使用进行专项监督检查。乡镇财政所要正确处理镇党委政府

  分配的中心工作与财政本职工作的关系,重视财政监管工作,履行好财政职能。镇级各有关部门应设立“专项资金管理台帐”进行日常管理;要对项目实施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项目完成后,应及时向财政等有关部门报送专项资金支出决算和使用效果的文字报告。上级财政和有关各业务主管部门要对已完成的项目进行验收检查,对各级各部门配套资金建设项目组织联合检查,以防止专款移用。

篇二:工会方面存在的问题

  

  企业工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三篇

  篇一:当前企业工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工会工作特别是小微企业工会工作的对象、内容、方式和环境都发生了许多变化,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会组建难。主要是非公企业中的小微企业工会组建困难,一是认识不到位。概括起来为“三怕”:一怕建工会影响企业稳定;二怕建工会增加企业负担;三怕工会开展活动影响企业生产。二是组建不到位。许多企业常以各种借口拖延组建时间,或是应付了事,搞形式主义,所建工会有名无实。三是规范不到位。所建工会没有按规定完善,成为无牌子、无章子、无活动、无人员、无经费、无场地、无资料、无机构的“八无”工会。

  2、经费收缴难。按《工会法》2%比例计提的规定,好多单位没有到位,有的单位甚至没有工会经费单列项目,由此给工会经费收缴带来较大困难。主要原因是小微企业抵触情绪大不愿交工会经费,一提工会经费就连工会组织都不愿建。许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时好时坏,工会经费的征收面和收缴率难以保证。

  3、依法维权难。一是企业民主管理普遍削弱,职工的民主权力无法保障。二是厂务公开难落实。许多小微企业集体合同签订之后就束之高阁,成为一纸空文,没有履约续签下文。厂务公开流于形式,起不到监督作用。三是违反《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现象时有发生。《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为职工

  权益提供了法律支持,但执行起来不尽人意,非法用工、拖欠工资、缺乏劳保待遇的情况仍存在。

  4、活动开展难。一是缺乏必要经费;二是人员难组织,积极性不高;三是职工需求不一致,活动无创意,不切合实际,效果不好。

  5、自身建设难。企业的工会干部兼职多,特别是小微企业即使有工会主席多为兼职,工作精力受影响。

  二、几点建议

  一要加大宣传,依法维权,全面落实《工会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广泛宣传,让各级党政领导、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广大职工都懂得自身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与此同时,各级人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大《工会法》、《劳动法》的执法检查力度,对违反《工会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的现象要问责追究,切实维护工会组织和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要创造条件,彰显作用,切实加强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工会是党领导的人民团体,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提高工会工作地位的核心保证,是工会开展工作和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关键。加强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就是要在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的同时,为工会独立自主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营造好的发展环境,解决具体实际问题。上级工会组织要在业务上加强指导的同时,还要经常与下级工会的同级党委政府交换思想,提出建设性意见,使工会工作得到各级党委、政府最大程度的重视和支持。

  三要突出重点,培育品牌,努力形成工会工作特色。工会工作的重点就是要围绕工会的社会职能做好文章。要按照全总提出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

  道路的要求,从实际出发,找准工作重点,集中力量,重拳出击,打响品牌,形成“特色工会”、“影响工会”、“魅力工会”,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职工群众的向心力、社会效果的影响力。

  四要转变观念,创新机制,不断推进工会自身建设。一是对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组建工会要有硬性要求,对已组建工会和工会活动开展好的企业要给予优惠政策。二是建立完善困难职工维权帮扶保障机制,特别是帮扶中心的建设要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保障困难职工生活。三是要注重工会干部管理和培养,充实工会后备人才力量。并且要花大气力改善工会的基础条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全面提升企业工会的发展能力。

  篇二:当前企业工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及对策建议。

  一、存在主要问题:

  1、组织基础薄弱。25以上的企业虽然都建立了工会组织,但工会干部都是兼职,就工会主席而言,几乎都是老板聘用的副厂级干部,,一般工会也只不过是一张文件、一枚印章,,平时工作也就是忙里偷闲应付应付,工会组织是建起来了,但没有运转起来,或者是运转不够正常。

  2、维权机制薄弱。工会组织最基本的职能就是依法维护职工群众的特别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由于工会主席是老板聘用的,要看老板的脸色行事,遇到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工资、福利等问题只能由老板说了算,工会主席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过分了有被炒鱿鱼的危险。

  3、工会经费不能到位。工会经费的收缴在《工会法》里面有明确规定,但企业老板就是不执行。工会经费全额代征,外面有成功的经验和做法,由于上级党政领导多为企业着想,怕加重企业的负担,工会经费不能全额代征,基层工会的主管部门也无计可施,因此带来了从乡镇以下的工会组织经费不能到位,从而给基层工会工作的开展带来难度,挫伤了工会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二、对策和建议

  1、依法解拨工会经费,借鉴工会经费全额代征的经验和做法,切实解决基层工会经费问题。

  2、试行委派企业工会主席试点,让企业工会主席不看老板脸色行事,依法开展工会工作。

  3、建立企业工会干部岗位补助制度,调动企业工会干部开展工会工作的积极性。

  4、加强工会干部业务培训,提高工会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增强与企业谈判的本领,有效的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XX市XX镇工会

  20XX年3月26日

  篇三:国有企业工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许多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和变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的改革、改组、改制,企业内部产业结构、组织结构和队伍结构的大幅度调整,形成了新型国有企业。新型国有企业的建立和不断增多,使社会劳动关系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剧,我国经济全面与国际接轨,劳动关系也将打破地域、疆域的界限,呈现出国际一体化。这些变化的反映和解决,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关系着我国的社会和政治稳定。如何把新型国有企业的员工最大限度地组织到工会中来,代表和维护员工的利益,起到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重要支柱和主力军作用。

  但是,近年来,在新的市场竞争形势下,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运行机制、劳动关系、职工地位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也使国有企业工作产生了新的问题。

  一、在发展、经营生产过程中,企业行政领导轻视工会组织

  许多新生国有企业对工会工作都不是十分重视。领导对工会工作也采取应付和实用态度,上级要求企业建立工会组织,并赋予工会一定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企业迫于上级的行政压力不得不按上级的要求去办。但是,相对于企业日常的其他行政工作,工会工作的作用、地位、职能并不是明晰,甚至工会干部都不是很了解工会工作的内容。在企业机构改革中,一些企业党政领导对工会工作仍存有“有之不多,无之不少”的偏见,甚至个别企业行政领导认为“工会工作干的越少越好,省得添乱”的思想,片面追求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没有认识到工会在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中所发挥的作用。

  虽然,《工会法》有对工人的权益和组织作出规定,但许多企业内部,为精减机构,定编定员,工会仍然成为第一个被合并、精减的组织,工会干部几乎全部转为兼职,有的身兼数职,工会骨干和积极分子流失。基层工会干部由于兼职过多没有时间和精力研究和思考工会工作,工会成为了党群工作部里的一块应付差事的“牌子”,在某种意义上讲工会工作被削弱了。

  二、工会在企业中地位比较低,导致工会作用弱化

  中国工会的社会地位比较低,影响了企业工会工作的开展,在我国。尤其是许多新建立、转制的企业,工会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组织。长期以来,工会一直在坚持党的领导和独立自主开展工作两者之间找寻自己的工作位置。与许多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会一样,在新型国有企业,工人对工会实际能起的作用也并不抱太大的期望。

  在工人们的眼中,工会组织干的主要工作是:劳动竞赛、计划生育、困难补助、问丧访病。在维护权益,福利分配和调解劳动纠纷方面的作用却没有深入的显现,在工会代表职工民主参与管理方面,不少职工认为,参与管理仅仅是出席参加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并没有从心里头把工会当成是自己利益的维护者,工会脱离群众现象比较严重,不少职工认为,工会在工作心目中影响不大。因为工会不能帮助工人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许多国有企业,工人在工作、生活中出现了问题,几乎没有人会想到找工会组织帮助解决,而是找企业经理、董事、行政领导解决。《工会法》规定不得随意调动、罢免任期未满的工会主席、副主席。

  三、职工队伍分化为不同群体,使工会工作对象变得复杂

  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集体企业,职工的成份相对简单,职工的政治地位基本平等,经济收入差距很小,工会工作对象能够涵盖整个职工队伍。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职工队伍在悄无声息中分化,出现了不同利益的职工群体,表现在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有了明显的差距。主要包括:经营管理者群体、“白领”员工群体、普通职工群体以及打工者群体。职工队伍结构上发生的这些新变化,导致职工群体所处的地位不同,自身需求不同,为企业工会工作带来管理上困难。

  四、职工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使工会维权工作难度加大

  随着企业分配制度的改革,过去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已被彻底打破,现在国有企业实行的是经营者年薪制、股权制或期权制和职工的岗位等级制,同时资本、技术等要素进入分配领域,企业内部分配方式和工资档次呈现出多样化。

  在当前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更加注重人才和知识,为了吸引和留住高级管理人才和科技人员,在分配上制定出一系列向管理、科技人员倾斜的政策,这使得企业内部不同职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大多数从事一般工作的普通职工群体处于低收入状态,而这个群体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就会陷入困难或特困之中。在这样现实面前,工会无论从经济实力上,还是方法手段上,都没有力量解决职工就业、提高收入等根本问题。工会关心和维护弱势群体的具体利益,也只能是参与、协调和帮助;只能救助部分特困职工。维护的难度越来越大,经常出现“不能不维护,又不能多维护”的尴尬局面。

  以上问题集中反映了现阶段新型国有企业工会对新时期工会工作发展规律的认识不足,对工作中遇到的现实和理论问题研究的不够,导致矛盾和问题的产生。笔者认为,国有企业工会要做好新时期工会工作,重点是加强和完善工会组织的建设,不断创新,促使工会组织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稳定、健康、快速发展的需要。

  一、健全完善工会领导组织体系

  工会的组织体系是工会开展各项工作和履行职能的组织基础。首先,要按照《工会法》第十条之规定,在企业25人以上的车间、队、站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在厂、处级单位建立工会委员会,形成自下而上多级别、多层次的企业工会组织。要重点对重组改制单位工会组织进行重建或改建,实现工会组织横到边、竖到底的网络构架。其次,在健全组织的同时,要发挥工会协管干部的职责,积极与各级党组织协商,按照精干高效、德才兼备和“四化”的标准,大力选拔那些年轻有为、热心工会工作、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或复合人才充实到工会干部队伍中来,为完成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工作任务提供良好的人才保证。第三,要完善企业工会接受地方工会和同级党委领导的有效机制,注重体现企业工会的优势和特色,发挥好企业工会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的自主权,这样更有利于突出维护职能;企业工会要坚持双重领导、各有侧重、便于发挥作用的原则,以形成任务明确、各负其责、自主高效、协调运转的科学组织领导体系。

  二、发挥工会组织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积极作用

  我国《公司法》中规定,“公司研究决定有关生产经营的重大问题、制订重要规章制度时,应当听取工会和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公司研究公司职工切身

  利益的问题时,应当事先听取公司工会和职工的意见,并邀请公司工会和职工代表列席会议。”这充分说明了在我国现有经济体制下,工会地位的重要和特殊性。

  根据当前国有企业正处于重组改制、转轨变形的实际。国有企业要根据企业的实际,不断丰富和充实职代会内容,创新职代会组织形式,特别要探索国有控股、参股企业实现民主管理的途径和方式,重点处理好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与党委会、工会和职代会之间的关系。同时要建立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把平等协商作为签订和履行集体合同的法定程序和关键环节,根据不同单位的具体情况,不断充实和调整集体合同的内容,使合同条款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与职工关心的经济利益紧密结合。加强对集体合同的履约监督,依法追究违约责任。

  在新时期,国有企业工会工作还要建立参与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制定,与企业及有关部门建立联系会议制度。通过宏观参与机制的建立,使工会与行政的沟通渠道更加畅通,最终实现宏观维护的目的。此外,就是要深入基层和职工群众,了解新情况,分析新问题,拿出新思路,让工会的工作始终贴近实际,贴近职工,具有时代特色与活力。

  三、不断创新,健全工会工作管理面

  在新的历史时期,国有企业工会只有彻底摆脱旧的工作模式,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开展工作,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不断发展,经济结构日益多样化,工会要在多样化经济格局中发挥作用,必须在复杂的客观环境中,以变应变,找准位置,寻求最佳结合点,体现出变化的态势。要学会根据不同的企业类型,确立

  工会的工作内容、活动方式、工作重点,体现出针对性、特色性、灵活性和实效性。

  要结合当前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独立性显著提高,工作内容和领域不断扩展和延伸,比如,代表职工与行政协商谈判,签订集体合同,劳动法律法规的监督,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等工作,涉及的领域广,专业知识强,工会要想完成这些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加快工会干部队伍专业化进程,更好地把握工作的主动性,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此外,工会要承担起维护客观上处于弱势地位的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必须运用法律武器,以法律为准绳,坚持依法建会、依法治会、依法维权。工会干部要学深、学透相关法律,达到每一条款都能够熟悉运用,成为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专家。通过深入基层,深入职工,了解情况,研究问题,提出对策,向党政反映职工群众的呼声和要求,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干党政所需、职工所求、工会所能的实事。

  四、协调分配制度,积极推动工会工作和谐统一

  在现阶段,国有企业工会组织要履行好基本职责,笔者认为,首先要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的有效机制,将职工劳动关系涉及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其次,针对社会实际,加强工会基本职责,即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落实,认真研究工人队伍的结构状况,把维权工作突出来。

  工作过程中,企业要认真调查了解企业不同职工群体的实际情况,了解他们不同的思想动态、收入来源、生活情况以及迫切需求,既要从宏观上把握职工群体的变化趋势,又要从微观上关注职工个体的具体状况;既要关心他们不同的经济利益,又要关心他们共同的政治权利,用多样化的工作方式贴近不同职工

  群体,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同时,要积极参与协调企业不同职工群体间的利益关系。目前,企业职工队伍分化为不同的职工群体已成为不争的实事,由于政治待遇、经济分配的差异,不同职工群体间时常产生矛盾,工会要按照经济上兼顾公平,注重效率;政治上相互平等的原则,来协调不同职工群体间的利益关系,帮助企业化解内部矛盾、理顺职工情绪,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企业的发展。

  此外,在国有企业中,工会组织更要为职工争取利益,出谋划策,通过平等协商和集体劳动合同制保护职工权益,把一线职工作为主要工作对象,把低收入职工、困难职工作为突出维护职能的重点。只有把这部分职工的利益维护好,工会的基本职责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工会组织才能在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找准位置,发挥应有的作用。

  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建立公司制企业,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目标。在国有企业内部建立起科学的治理结构,从根本上扭转国有企业政企不分,权责不明的局面,增强企业活力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国有企业工会要实践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清醒地认识和研究当前工会工作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迎接挑战,这样才能探索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企业工会工作新路子。

篇三:工会方面存在的问题

  

  基层工会工作存在的不足

  基层工会工作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工会组织的主要工作,它是实现工会组织繁荣发展的基础和关键。然而,在实践中,基层工会工作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基层工会组织的工作结构不完善。由于工会组织人员的数量和结构不合理,社会环境的变化比较快,企业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会组织没有及时发现和解决企业社会环境变化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影响了基层工会组织的工作。

  其次,基层工会组织缺乏参与社会组织发展的能力。基层工会组织没有足够的能力参与社会组织的发展,特别是在社会组织的战略规划、发展目标设定、行为规范、组织机构建立等方面缺乏参与,无法及时发现企业社会环境变化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影响了基层工会组织的发展。

  再次,基层工会组织缺乏社会责任感,许多基层工会组织不重视和发挥自身的社会责任,不重视和发挥自身的社会作用,不重视和参与社会组织的发展,不重视和参与社会环境变化等,从而影响了基层工会组织的发展。

  最后,基层工会组织的领导能力不足。由于工会组织领导水平不高,缺乏组织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缺乏组织活动的策划和实施,缺乏

  组织活动的效果评估,从而影响了基层工会组织的发展。

  总之,基层工会工作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工作结构不完善、缺乏参与社会组织发展的能力、缺乏社会责任感和领导能力不足等方面。基层工会组织应该努力提高工作结构,加强参与社会组织发展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领导能力,从而实现基层工会繁荣发展的目标。

篇四:工会方面存在的问题

  

  .页眉.工会工作存在的问题

  小编语: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工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课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充分发挥工会工作的桥梁纽带作用。以下是关于工会工作存在的问题,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

  当前基层工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面对新的市场格局和利益关系,基层工会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维权。工会维权工作是一篇大文章,它的政策性强,牵涉面广,涉及到多方面的权利关系好利益关系的变化和调整,加上目前民主法制还不健全,工会的实际地位还不高,工会在履行维护职能方面未能完全到位。

  一、不敢维权、不会维权、维权不力是基层工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多数基层工会是在行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发现问题不敢据理力争,有的甚至视而不见,或一遇到阻力就知难而退,加上个别工会干部综合素质不高,找不到维权的重点问题,致使基层工会对于职工行使民主监督权力难以落实,职工劳动权利得不到尊重。如职工主人翁地位得不到有效落实、源头参与难以到位、劳动权利得不到尊重等。

  二、民主管理有待加强。面对利益的驱动以及荣誉上的考虑,企业不顾职工的健康,损伤或侵害职工的合法权益行为时有发生。重产量、重效益、轻过程、轻利益的事实客观存在。基层的工会主席在同级领导班子中处于副职,本身就对行政有一定的依附性,所以对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只能“敢怒不敢言”。其次,企务公开“半遮半掩”。往往只公开一般性问题,在范围上只公开生产区队,而科室公开还是空白。

  页脚.

  .页眉.

  对策:1、确立党委统一领导、行政支持配合、工会主动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劳动部门、工会组织、企业组织代表组成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2、在维护好职工物资利益的同时,还要依法组织职工从源头上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不断坚持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群众的自我维护意识。职工群众既是工会维权对象,也是工会维权力量。为此工会要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深入开展劳动法律法规安全教育,使职工群众从学法、知法、懂法到自觉用法。4、真正地实行企务公开,把企业各个单位的各种奖励、工资、及分配政策全部张贴,让职工群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加大企业民主管理的透明度。

  三、职工素质相对低,思想工作难做。大多职工来自农村或学校刚毕业分到矿井,对一些管理制度、安全技能、生产工序等方面认识不到位、掌握的还不够,更别提精细化要求,有时对其教育时往往呈现出不屑一顾的态度,甚至有抵触情绪,使工会思想教育工作有时很无奈。

  对策:1、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企业要不断强化劳动技能培训,工会也要积极参与,利用不同形式、不同地点,开展劳动竞赛等活动,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2、利用政策激励职工,使其能用心学习、积极学习,并及时运用到实践中去。

  四、基层单位时间紧、任务重,遇有地面活动时直接生产单位人员很难参加,拉远了工会与职工的距离。由于生产单位需要完任务,往往直接工升井的时间较晚,相对一些活

  动难以参加;从另一方面来说,现在的个别职工,有利益驱动时能积极参加,但没有利益时就不积极了,即使参加了,也起不到真正的作用。

  对策:根据时间情况,合理调解基层单位生产计划,使职工能有时间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既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又拉近了职工与组织的感情。

  范文(二)页脚.

  .页眉.

  企业工会是工会的主要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是党的工运方针在基层落实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企业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企业工会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决定了加强企业工会工作对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日前,木垒县总工会根据本县实际,深入国有企业、21家非公有制企业就企业工会工作开展了专题调查。现结合工作实践和调查情况,就企业工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谈以下浅见。

  一、当前企业工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企业工会在促进企业发展、提高职工素质、维护职工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工会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一)企业工会干部自身权益难以维护。

  在22家企业的82名工会干部中,全部为兼职干部,尤其在股份制企业和非公企业,他们既不同于持股股东,也不同于企业管理者。而是企业应工会需求而确定的兼职干部。因他们身兼数职,因此,对工会工作缺乏研究,只是做一些表面性、应付性的工作。特别面对职工权益维护问题,他们往往处于“两难”境地,难以旗帜鲜明地为职工群众说话办事。所以,很难从源头上代表和反映职工群众的心声。

  (二)在维权工作上,存在平等协商难、工会参与决策难和民主监督难等问题。

  1.平等协商难。在22家企业中,签订集体合同的企业有19家,占86.4%,3家未签订集体合同,占13.6%。一些企业的经营者,不愿以平等身份与工会开展平等协商,认为集体合同可有可无。不少企业虽然在形式上进行了协商,但集体合同的作用发挥不明显。集体协商工资难度更大。在22家企业中,几乎所有企业的工资分配方案都由经营管理层决定,页脚.

  .页眉.占99%。

  2.参与决策难。在22家企业中,一些企业把本应由职代会审议通过的事项由企业行政方直接通过;少数企业职代会在通过重要方案和决议时,不能严格按照职代会程序进行,职工代表不能真实表达意愿。有的企业把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以不规范的运作方式在职代会上通过实施。这些问题使职工群众对职代会、职工代表、工会组织产生信任危机。

  3.民主监督难。在股份制企业,特别是非公企业,工会组织缺乏公开的主动权和监督权,对于劳动合同、集体合同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对于职工在工资福利待遇、劳动安全卫生、休息休假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工会缺乏硬措施、强手段去督促整改。

  (三)在工会干部上,存在产生机制不规范和业务素质偏低等问题。

  干部素质问题是带有长期性、根本性的问题。企业工会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工会组织在职工群众心目中的形象,直接影响到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然而,一些企业工会干部工作无章法、维权没底气、说活没份量,难以履行职责。

  1.由于产生机制不规范,一些企业工会主席不能作为。在非公有制企业,有的经营者在工会组建中极力选派自己的代言人担任工会主席,争夺工会组织的主导权和领导权;有的企业工会主席均由管理层人员担任,没有职工群众参与,严重脱离职工群众;有的只是形式上进行了竞选,但选举受业主操纵,缺乏职工群众的支持和信任。同时,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干部端老板的“饭碗”,对行政有很强的依附性,企业行政和工会实际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工会工作要看行政领导的脸色,往往不敢拿起法律武器与企业较真,只是依靠“行政的开明、工会的聪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这些问题使企业工会很难依法行使权利、履行职责、发挥作用,成为职工对工会产生信任危机的根源。

  2.由于缺乏应有保护,一些企业工会干部不愿作为。受利益束缚和个人权益保障脆弱等因素制约,企业工会干部维权成本高、风险大,工作有顾虑,维权没力度。有的基层工页脚.

  .页眉.会干部说:“得罪了行政不支持你,得罪了职工不选你。”一些工会干部反映,评价考核机制未建立起来,做多做少一个样,维权不维权一个样,缺乏工作压力;当了工会主席后,事情多了,责任重了,岗位待遇没变化,缺乏工作动力。

  3.由于业务素质较低,一些企业工会干部不善作为。在现任企业工会主席中,80%任职前没有工会工作经历,工会工作方法简单,创新意识不强,讲困难和问题多,想办法和思路少。少数工会干部进取精神不强,不注重学习和研究问题,不愿做艰苦细致的工作。一些工会干部业务素质不高,缺乏政策法律知识,缺乏方法和技巧,缺乏解决复杂维权问题的能力,工作被动应付。

  (四)在工作措施上,存在重点不够突出、特色不够鲜明、服务不够到位等问题。

  企业工会工作要整体推进、全面落实,更要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当前,企业工会工作存在重点不够突出、特色不够鲜明、服务不够到位等问题。

  1.重点不够突出。企业工会应当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立足实际,集中力量,抓重点,破难点,解决主要矛盾,实现阶段性、渐进式发展,而不是简单在形式上、数字上体现工作成效。在劳动关系矛盾尖锐的形势下,通过协调劳动关系为企业发展营造和谐环境,这是企业工会工作的第一要务,也是服务企业发展的切入点。由于种种原因,不少企业工会还停留在事务型或活动型工作层面,未能体现工作重心,突出基本职责。

  2.特色不够鲜明。企业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水平有所不同,工作内容和要求必然有所不同。一些企业工会贪大求全,平行推进,没有突出行业或职工群体的特点,抓不住主要矛盾,解决不了关键问题,致使企业工会“事倍功半”。

  3.服务不够到位。由于企业工会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发展阶段各不相同,工会的工作部署和目标必须体现针对性、阶段性和实效性。然而,一些地方工会忽视不同企业的个性差异,忽视不同企业的发展水平,缺乏分类指导和特色服务。不少企业工会干部反映,上页脚.

  .页眉.级工会检查多、招数少,评比多、实效少,报表多、创新少,希望尽快改变笼而统之、形式繁琐的检查、指导工作方式。

  二、夯实企业工会工作基础

  企业工会是工会工作的落脚点。“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企业工会要在组织体系、干部队伍和工会经费等方面奠定坚实基础,真正使组织建起来、机制转起来、工作活起来。

  第一,抓住基本点,夯实企业工会的组织基础。一是健全机构设置。研究制定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工会机构设置指导意见,特别是要遏制把企业工会归并到企业行政部门的倾向,依法确立、保护工会的独立地位。在选举工会委员会的同时,选举产生经费审查委员会和女职工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设立劳动监督、劳动保护、劳动争议委员会等工作机构,建立“企业工会委员会-车间班组工会小组”基层工会体系。二是健全组织体系。坚持加强工会组建和规范并重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多种组建方式,加强企业工会组建和职工入会工作,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工会组织体系。三是探索入会方式。适应就业形式和职工队伍内部结构的多样化,创新入会形式,简便入会手续,采取多种办法,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群众组织到工会中来。通过宣传、引导和服务,增强职工入会的热情和内在动力,把上级推动建会与职工自觉入会结合起来。通过发放会员证、维权手册、维权卡,把入会与增强会员意识结合起来。适应职工就业形式多样化、就业流动性增强的实际,加强会籍管理,使《会员证》成为会员的“一卡通”。

  第二,抓住关键点,夯实企业工会的干部基础。一是积极探索主席直选和群众评议制度,不断推进企业工会的群众化、民主化进程。积极推行由党组织成员兼任工会主席。县市工会要帮助企业工会制定选举方案、规范选举程序,把好资格审查关,确保将素质较高、热爱工会、职工拥护的人员作为工会主席人选。企业工会每年都要组织会员(代表)对工会主席、副主席进行民主评议,评议不称职的,报经上一级工会批准,会员(代表)大会予以罢免。页脚.

  .页眉.可以制定政策,从企业工会经费留成中拿出一定经费,落实主席岗位待遇,以增强企业工会干部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推动形成工会干部争着当、工会工作争着干的良好局面。二是县市工会要与企业协商解决“关于逐步推行公开招聘工会干部制度”,积极推进企业工会干部的职业化、社会化进程。要改变老观念,采取新思路,可以拿出部分工会经费,建立与现行工会组织体制相适应的工会干部工资和社会保障制度,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会干部,建立一支广泛活跃在基层、而经济利益又不受制于企业行政的基层专职工会干部队伍,使之成为中小企业工会工作的骨干。三是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制度,大力推进企业工会干部的知识化、专业化进程。要强化企业专兼职工会干部的上岗培训和专项业务培训,逐步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特别是协调劳动关系的能力,努力造就一批熟悉政策法规、精通工会业务、善于开展工作的企业工会干部。

  第三,抓住支撑点,夯实企业工会的物质基础。在22家企业中,普遍都不能足额拨缴工会经费,占100%,影响了工会活动的开展。是否从上至下通过广泛协商、争取,采取税务代收、财政划拨等形式对企业工会经费问题加以解决和保证。

  三、建立健全企业工会维权机制

  企业工会处在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第一线,在工会履行基本职责中具有基础性作用。企业工会必须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为基本职责,建立健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紧紧依靠集体合同制度和职代会制度两大抓手,广泛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企业”活动,推动形成职工与经营者共谋企业发展、共建和谐企业、共享发展成果的良好局面。

  (一)构建企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一是完善劳动关系平等协商机制。协商双方要注重协商程序,特别要广泛收集职工和企业内部各管理部门的意见或建议,通过召开职工座谈会等形式,充分听取全体职工的意愿和要求,组织人员拟定协商议题或合同草案。由于工资页脚.

  .页眉.分配、劳动保护等方面专业性强,企业工会可依法委托本企业以外的专业人士作为职工协商代表。二是完善劳动关系法律确认机制。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是确定劳动关系的基本依据,是劳动关系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固化。可推行综合性集体合同,也可推行专项集体协议。应把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险、劳动安全卫生等作为重点,并根据企业的性质和经营状况,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时体现个性化差异。三是完善劳动关系责任监督机制。企业要把合同责任逐条分解落实,纳入企业行政和工会的岗位责任制、目标责任制和经济责任制进行管理和考核,体现到企业各项管理制度中,成为依法治企、科学治企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内部要建立由工会、劳资、安全以及职工代表参加的履约检查小组,对照合同条款逐项检查落实情况,运用劳动法律监督整改意见书、劳动法律监督处理建议书制度,对不履行合同的行为,及时督促纠正。企业工会要建立与有关行政部门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协调制度,共同研究解决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条款的履行兑现情况,要向职代会或职工大会报告,接受职工群众监督。四是完善劳动关系矛盾调处机制。建议上级工会组织能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共同进行劳动争议调解员、劳动争议兼职仲裁员的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培训,颁发证书,持证上岗,以推进工会协调劳动关系的专兼职队伍建设,完善劳动保障部门、工会组织、企业组织三方共同办案机制。

  (二)构建职工民主管理机制。一是进一步加强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职代会制度是职工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职代会的多种实现形式。在条件未成熟的非公有制企业,可通过职工意见箱、厂长(经理)接待日、职工代表列席行政办公会等形式,引导职工群众及时参与企业决策、管理和监督,为逐步推行职代会制度奠定基础、创造条件。二是建立健全厂务公开制度。厂务公开是落实职工知情权、监督权的基本形式。企业工会要担负起厂务公开的组织、协调责任,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以厂务公开栏等为重要形式,以职工民主议事会、职工民主管理小组、职工代表巡视等制度为创新形式,构建厂务公开形式页脚.

  .页眉.体系;以目标责任制度,预审、监督检查和评议制度等为主要内容,构建厂务公开制度体系,推动厂务公开深化到企业管理的各方面、全过程。三是建立健全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是公司制企业职工民主管理的重要形式。凡设立董事会、监事会的公司制企业,工会应依法督促企业建立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职工董事、职工监事人选由企业工会提名,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民主选举产生。企业工会主席、副主席一般分别作为职工董事、职工监事的候选人。要建立参与制度,保证职工董事监事参加或列席董事会、经理办公会,及时参与重大决策,反映职工意愿;建立议事制度,做到企业在重大决策前,征求职工董事监事的意见,并通过他们向职工广泛征求意见;建立评议监督制度,职工董事监事定期向职代会或职工大会报告工作,答复质询,接受评议。

  (三)构建企业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机制。企业工会要建立健全劳动保障法律监督组织和监督员队伍,对本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问题,可以向基层单位发出监督整改意见书;发现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突出问题,可以请求企业行政予以处理,或请求上级工会帮助处理,也可以提请政府部门依法处理。

  (四)构建企业工会源头参与机制。企业工会要建立党组织定期听取工会工作汇报制度、工会与行政联席会议制度、工会参加行政办公会制度,做到企业在研究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时,能够及时反映职工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建立工会与劳资等行政部门沟通交流机制,及时研究解决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四、推进企业工会工作科学发展

  以科学发展理念指导企业工会工作,就是要坚定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群众意识,增强企业工会工作的全局性、主动性、科学性和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更好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一)以实现“双赢”为工作目标,推进服务型企业工会建设。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页脚.

  .页眉.一要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工人运动的主题。做好新时期的企业工会工作,必须把服务企业发展与服务职工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体现企业所需、职工所望、工会所能有机结合起来,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在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一是以“创新”活动为主要载体,在促进企业改革发展中展示作为。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企业工会要广泛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比武、技术攻关、技术协作、发明创造等活动,实现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由面上发动向基层一线深化,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由运动型向岗位型转变,由体力型向智力型转变,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要把支柱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岗位作为重点领域,打造品牌、扩大影响、体现成效,使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二是以“创争”活动为主要载体,在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上展示作为。“创争”活动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基础工程。企业工会要按照扩大参与面、增强实效性的要求,适应行业、企业以及职工群体的特点,开展富有特色的“创争”活动,巩固和发展国有企业“创争”活动成果,推进“创争”活动向非公有制企业拓展,向一线职工覆盖,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努力推进职工队伍知识化进程。

  三是以“建家”活动为主要载体,在营造先进企业文化上展示作为。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活动,是工会组织的传统优势。企业工会要把建家与开展“双爱双评”、“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先进企业”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建家内容,拓宽建家领域,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以活动增强活力,以活动促进维护,以活动扩大影响,在营造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中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弘扬作用,激发企业的团队意识和职工的能动精神,实现企业以人为本、职工以企为家的高度融合。

  四是以“送温暖”活动为主要载体,在凝聚职工队伍上展示作为。困难职工是企业的特殊群体,是工会重点服务对象。企业工会要摸清职工家庭生活状况,建立困难职工动态管页脚.

  .页眉.理档案,积极开展扶贫济困、结对帮扶、金秋助学、职工互助等多种形式的工会送温暖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和工会的联系,协助企业做好特困职工最低生活保障、下岗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大病重病职工医疗救助、困难职工子女上学等工作,帮助他们渡过生活难关,当好困难职工的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和第一帮助人。

  (二)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基本职责,推进维护型企业工会建设。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责,也是企业工会的基本任务。企业工会要坚持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努力提高维权能力和水平。

  一是坚持全面维护与重点维护相结合。企业工会必须尊重企业的发展水平和职工的需求层次,体现维权工作的阶段性和层次性。在新建企业,要加强源头参与,重点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规范合理的劳动用工、收入分配和民主管理等制度体系,为维权工作奠定制度基础。在发展成熟的企业,要保证工会各项维权机制有效运作,重点推动职工收入水平和福利待遇随着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不断增长,落实职工民主管理权利,纠正随意辞退职工、克扣职工工资等违法现象。在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要发挥帮扶、保障作用,重点帮助职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暂时困难,督促企业落实劳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法规政策,团结职工与企业同舟共济、共渡难关。职工合法权益可分为经济权益、安全健康权益、民主政治权益和自我发展权益等方面。经济权益和安全健康权益是基本权益,是工会维权工作的核心。企业工会要把维护职工的基本权益放在首要位置,使职工生存无忧、安全无患。

  二是坚持整体维护与群体维护相结合。不同职工群体在经济地位、社会地位、文化素质、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差别,决定了他们对维权需求必然有所不同。企业工会要针对不同工作对象,做到维权内容各有侧重,维护方法有所区别。对于普通职工群体,要强化全面维权意识,切实维护其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精神文化权益。对于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三高”群体和白领阶层以及知识分子,要重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争”活动和文体活页脚.

  .页眉.动,满足他们自我发展的精神需求,扩大工会对强势群体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使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在新的历史时期得到更充分地发挥。要把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困难职工和女职工等弱势群体作为重点维护对象,抓住他们最关注、切身利益最容易受损害的问题,坚持依法,敢于较真,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维权工作成效。

  三是坚持工会组织维权与职工自我维权相结合。一方面,企业工会要着眼于提高工会干部的维权能力,建立同级党委、上级工会考核与职工群众评议相结合,以职工群众的意见为主的考核评价机制,对在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的工会干部给予表彰奖励,对维权乏力的工会干部进行通报批评、责令改正;建立维权保障机制和维权保障基金,对因履行维权职责受到打击报复的工会干部提供法律援助和经济支持。另一方面,要着眼于提高职工自我维权能力,加强职工法制教育,引导他们合法表达利益诉求;特别要加强对职工代表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政策水平、业务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

  (三)以职工群众广泛参与为工作根基,推进群众型企业工会建设。企业工会直接面对和服务职工群众,是体现工会组织群众性的基础环节。增强企业工会工作的群众性,既是保持企业工会组织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工作活力的重要保障,又直接关系到工会全局工作的群众基础和工作根基。

  一是在工会各项工作中体现职工群众广泛参与。要把职工群众作为企业工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和依靠力量,充分调动他们组织工会、加入工会和参与工会活动、支持工会工作的热情。以职工群众参与是否广泛来检验企业工会工作活力,以职工利益是否有效维护来体现企业工会工作成效,以群众评价是否满意来衡量企业工会工作水平,切实做到在决策中尊重职工,在实践中依靠职工,充分体现职工群众在企业工会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二是在工会内部管理中体现职工群众广泛参与。要把民主集中制作为企业工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落实好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页脚.

  .页眉.决策的权利,不断增强工会干部的责任感和职工群众的归属感。会员代表大会是工会的基本制度。企业工会要纠正职代会与会员代表大会“两会合一”的做法,坚持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凡涉及工会重大事务、重大决策的事项要由会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坚持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工会主席、副主席向会员(代表)大会述职,接受会员(代表)民主评议;坚持会务公开,企业工会的工作计划、重大活动、经费收支等情况向会员公开,并接受会员监督;坚持会员代表常任制,主动吸纳会员代表参与工会日常工作。这些制度是工会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的基本要求,是关系到工会存在和独立自主开展工作的重大问题。

  三是在工会工作评价中体现职工群众广泛参与。要坚持以人为本,确立职工和会员在企业工会评价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把职工和会员的满意度、认可度和支持度作为衡量工会工作的基本标准。改变自上而下的单一考核模式,完善上级工会考核下级工会、下级工会评议上级工会、会员民主评议工会工作有机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

  (四)以形成工作合力为重要保证,推进开放型企业工会建设。企业工会要以作为争取资源,以情感凝聚资源,以影响扩大资源,协调各方力量,努力构建“党组织领导、行政支持、工会运作、职工参与”的工作格局。

  一是正确把握与党组织的关系,实现与党建工作协调发展。工会是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坚持党的领导是工会工作的根本原则。一方面,企业工会要遵循组织独立、活动独立和财务独立的原则,按照会员群众的要求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另一方面,要发挥组织优势和群众优势,把党组织的目标任务和工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党组织的要求落实到工会各项工作中去,协助党组织加强企业党建工作,以工建促党建,以党建带工建,更加紧密地把职工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

  二是正确把握与企业行政的关系,实现与行政工作协调发展。企业工会应与企业行政建立起合作支持与监督制约的工作关系。合作支持关系主要表现在,工会要围绕企业生产页脚.

  .页眉.经营中心开展工作,团结动员职工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贡献力量;行政要支持工会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帮助工会解决实际困难,为工会工作提供环境和条件。监督制约关系主要表现在,工会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代表和维护职工权益,制约行政不当管理行为。既不能脱离企业实际,过分强调职工眼前利益,忽视企业整体利益和职工长远利益,处处把工会摆在行政的对立面;也不能过分强调工会工作与行政工作的一致性,忽视两者之间的性质和职能差异,把工会变为行政的附属部门。

  页脚.

篇五:工会方面存在的问题

  

  工会工作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工会作为维护职工权益、提高职工福利、促进职工发展的组织,是职工群众的重要代表和发声者。然而,现实中工会工作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就工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进行探讨。

  一、问题分析

  1.工会组织缺乏实效性和活力

  许多企业的工会组织在职工群众中并没有形成具有强烈凝聚力和组织能力的工会组织,缺乏实效性和活力。

  2.工会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

  工会在职工权益保护、劳动关系协调等方面的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的、老套的方式上,没有相应的针对性和创新性。

  3.工会信息公开和透明度不足

  部分工会组织的决策过程、执行情况等信息无法及时向职工群众开放,让职工对工会工作的评价和监督缺乏客观、准确的依据。

  4.工会代表选举机制存在问题

  有些企业通过工会代表选举方式,社会关系团体参与选举,选举职工代表的方式和程序不规范,选出的代表无法真正代表职工群众的利益。

  二、整改措施

  1.提高工会组织的活力与实效性

  提高工会活力的关键是加强工会内部的组织建设,拓展工会组织的职能领域,增加工会活动的种类和范围,鼓励职工参与工会工作,激发职工积极性。

  2.创新工会工作方式和形式

  应推进工会工作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让工会工作更加高效、科技化,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工会工作体系。

  创新工会工作方式和形式包括:建立职工议事会或工会委员会,集中职工的智慧和力量,让职工真正参与和决定工会事务;积极推动工会与企业合作,在提升职工福利和工作环境方面取得实质性成果;加强与政府的沟通和合作,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提高职工权益保障水平。

  3.加强工会信息公开和透明度

  工会组织应该及时、全面、公开地向职工提供各项事务的信息,让职工对工会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评价,同时加强对工会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的机制。另外,工会组织也可以建立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型媒体,让职工随时随地了解工会工作信息。

  4.改进工会代表评选机制

  建立科学的评选和考核机制,引进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选举职工代表的过程要规范公正,依法依规进行。同时,要让代表更加接地气,加强与职工群众的沟通,让职工代表真正成为职工群众的代言人和发声者。

  三、结论

  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推进工会工作创新,提高工会信息公开与透明度,改进工会代表评选机制,是当前工会改革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只有将工会组织建设得更加完善,加强工会工作的可操作性、可实现性和执行力,才能够满足职工群众对工会工作的诉求,从而推动工会工作向更高的水平和层次发展。

篇六:工会方面存在的问题

  

  工会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工会工作多元化,内容杂乱,缺乏专业性和系统性,缺乏目标感和责任感。

  2、工会负责人少,组织力量薄弱,缺乏可操作的有效方法,造成工会工作的难度加大。

  3、工会的宣传教育手段单一,形式陈旧,缺乏创新,不能够有效地吸引和参与更多的群众。

  4、工会服务体系落后,管理水平不高,服务供给不稳定,服务质量无法保证,使得群众对工会普遍不满。

  5、工会工作人员素质较低,缺乏有效的能力和经验,无法有效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导致群众对工会的信任度较低。

推荐访问:工会方面存在的问题 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