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语文单元整体教学7篇

篇一:部编教材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单元整体教学策略初探

  摘要】为了适应新时代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需求,教育部直接编写了全国统一的通用教材。部编初中语文教材的编排更加科学,板块更加清晰,尤其是更加注重“单元整体”。本文在分析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基础上,结合部编教材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依据及要求,对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进行初步的探究,为初中语文教师针对部编本教材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方案,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部编初中语文教材

  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初探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09-130-011.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简述

  1.1内涵

  “单元整体教学”是将语文教材上相同或相似主题的资源整合到一起来进行教学活动。对于“单元整体教学”内涵的界定,一般有以下三个观点:①“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②“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③“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教学形式。无论是“单元整体教学”内涵界定的哪种观点,都强调“单元”中的知识是一个整体,而且相互之间存在着某一种联系。

  1.2特点

  单元整体教学有以下特点:①整体性。单元整体教学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研究,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思路指引下,将教材中的某一个单元的四篇课文当作一个整体,设置共同的三维目标、单元主题等,以便于进行有序的教学。学生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可以形成“单元整体”的构建能力。“单元整体教学”以若干个课时为载体,实现某一个整体的教学目标,具有整体性,有利于学生的逻辑性思维的培养。②综合性。单元整体教学注重每一堂课、每一篇课文中综合能力的培养。单元整体教学通过预习环节和课外拓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课上的精讲精读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通过课下模仿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样“听说读写”的能力综合贯穿于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各个方面。③自主性。单元整体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作用,在教师主导的作用下,学生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自主解决问题。学生间相互探讨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的精神。

  2.制定部编本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的依据及要求

  制定部编本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的依据及要求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①理论依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不仅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要让学生以正确的学习方式学习。最终,要让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生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一味的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部编本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就是以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依据,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②事实依据: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和特色为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提供了前提。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每个单元涵盖了“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学习,方便教师整体教学。另外,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以人文和语文的融合统一为目的,强化语文学习的综合性与实践性也要求进行整体教学。

  3.部编本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初探

  新课改下统编教材的主要培养目标可以概括为“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所以,部编本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要结合本单元主题和课文的特色,围绕这四个维度来进行教学。

  3.1把握单元主题,确定教学策略

  随着我国新课改政策的持续推进,“语文单元主题阅读”已经建设成为了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部编新教材的单元主题更加清晰,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每个单元的主题就像主线一样,将四篇课文串联起来,每一个主题统领单元中的四篇文章,组成了一个主题大单元。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单元主题和班级状况,自主选择一篇课文切入这个单元,从而带动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其他几篇课文。因此,教师必须要了解本班学生的学习状况,准确把握单元主题,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才能高效的教授新课,学生也能更快的接受新知识,实现教学的双赢。例如,七年级下册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第一单元,这里编排的课文都是讲一些著名伟人的故事,“名人的平凡事”就是这一单元的主题,教师可以以《邓稼先》这篇文章为切入点,带动学生学习另外几篇课文,要让学生感受到名人的非凡气质,积极发现身边的人和事物的闪光点,引发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

  3.2分析解构课文,积极引导学生

  由于单元内的每篇课文都有自己的体裁与特点,教师要根据文章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积极去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分析课文的文体结构,培养学生阅读文章的技巧,在阅读过程中体会不同问题的差异,在教师讲解引导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以《卖油翁》这篇课文为例,教师首先要给学生介绍文言文小说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梳理文章的主要思路,并以提问的形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要让学生学会模仿文章中的写作特点,提升写作能力。

  3.3以学生为中心,合理设置问题

  初中时期的学生已经有了阅读文章的基础,对记叙文、散文、文言文等都不陌生,他们已经能够简单的概括总结课文主要内容,能够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有了将文章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思想。教师要依据学生的阅读水平,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结合单元主题和课文的内容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以及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置,既不能过于严苛也不可太过简单,教师要积极引导,循循善诱,培养他们自主阅读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台阶》这篇小说为例,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同学们进行简要阐述?”“文章中第19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作者笔下的父亲是怎样的一种心理?”“作者通过父亲的形象表达是什么心愿呢?”等。问题设置合理适当,才能既锻炼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又让学生在情感价值观上有所感悟。

  3.4构建“大阅读”意识,推进整本书阅读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的阅读方式比较随意,学到的知识也比较零散。基于整本书阅读的“单元教学”,通过把整本书中一个个单元的主题串联起来,就能够有效的解决学生思维分化的问题,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教师还可以将“精读”和“泛读”“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教师可以设置以下课时:第1课时,自主预习,熟读课文,落实重点词汇和短语;第2课时,梳理单元的重点知识、单元主题以及每篇课文的体裁;第3~6课时,三篇散文的精读,经典语句的赏析,以及课外推荐;第7~10课时,古代诗歌朗读、释义、背诵;第11课时,写作指导,从身边的人和事写起;第12课时,巩固练习。

  4.小结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能够避免传统教学模式耗时长、教学分散等弊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中正体现了“单元整体教学”的思想,为教师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提供载体。因此,开展对部编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策略的探究,必将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汪子宁.统编本初中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优化设计研究[D].2018.[2]李晓艳.初探中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4(3):29-30.[3]曹钰.统编初中语文教科书单元主题教学策略研究[D].2019.

篇二:部编教材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部编版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本节课内容单词及词组;

  2、知道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区别及特点;

  3、能理解文る言文的意思;

  4、能熟练朗读本节课语文课文;

  5、能根据上文和本节文章写出接龙文;

  6、能对古诗文做出简单评价。

  二、教学重点

  1、熟练运用本节课单词、短语及句子;

  2、理解语文文章的意义并能朗读;

  3、能按照古诗文的特点进行简单评价。

  三、教学难点

  1、如何朗读文言文通畅表达;

  2、如何理解文言文词义;

  3、如何根据古诗文评价其特点。

  四、教学准备

  1、准备课文朗读录音;

  2、准备一份古诗文评价示范报告。

  五、教学过程

  (一)热身环节

  1、表演文言文故事;

  2、写出有旋律的几句古诗,学生互评点评;

  3、用白话化文言文故事话语,自由交流。

  (二)认识文言文环节

  1、教师领读本课单词及词组,学生练习朗读;

  2、教授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区别;

  3、探讨文言文的特点,加深理解;

  4、复习上文及本节内容,认真理解文章含义。

  (三)技能训练环节

  1、让学生按照上文及本节内容写出接龙文;

  2、让学生能够朗读课文,不停反复操练;

  3、实训训练提前熟悉古诗文,加快评价时间;

  4、教?师带领学生评价古诗文,及时对其难度进行点评。

  五、课后自测环节

  1、根据古诗文特点,给出简短的总结并点评;

  2、复习本节课内容,制作学习报告。

  六、作业布置

  1、针对本节课的词汇族群,将其应用到独立写作、读后总结中;

  2、尝试写出朗朗上口的语言接龙文,并让班里的小伙伴读出来;

  3、收集古诗文,组成一本诗集,进行精选,安排出精彩诗篇来舞台上进行演绎一幕。

篇三:部编教材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设计意图】

  单元整合教学是“教读一篇、自读运用、群文整合”理念下的单元整体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旨在基于统编教材单元训练重点,建立文本与文本、文本与单元的关联,在习练中融通单篇所学知识和技能,在运用中沟通阅读与写作、阅读与生活。

  七上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人生之舟”,语文训练要点是“理清作者思路”。四篇文章中,两篇诠释人生意义价值,两篇阐述人生经验智慧;两篇是议论性文体,两篇是记叙性文体。根据单元训练点和文本特质,本单元教学时,可以《植树的牧羊人》和《诫子书》作为教读篇目,由这两篇的学习,教会学生记叙类文本和议论类文本理清思路的方法,然后自读学习《纪念白求恩》《走一步,再走一步》。单元整合教学统整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设置“办小报”这一情境,通过三个活动不断丰富小报内容,在以积累运用为主的实践活动中,融通各个文本,关联文本与生活。

  为弥补本单元缺少说明性文本“理清思路”的训练,在整合教学的最后环节中,我设置了写“小报导读”的作业,旨在让学生有条理地介绍自己完成的小报。这样,既练习了运用总分结构架构文章,也让学生初步尝试怎样提炼关键语句说明事物。

  【课堂类型】

  积累型群文教学

  【教学目标】

  1.回顾课文,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分类梳理单元内容。

  2.运用“抓关键句段”的方法,理清文章思路,探究不同文体的梳理方法。

  3.品读对比手法在各类文体中的作用及效果,积累人生经验和智慧。

  教学过程

  一

  回顾内容,导入情境

  导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如何度过这宝贵的一生,怎样拥有美好而充实的人生?第四单元的四篇文章从不同角度给我们以启示。请大家回顾课文内容,说说最能给你人生启迪的文章是哪一篇?为什么?

  (学生活动:快速浏览文章,交流阅读印象和学习感受)

  过渡: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中有这样一段话:“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

  “很多时候,未来的人生于我们而言,就是茫茫大雾中的航行,我们常常会有迷失了方向、找不到道路的时候。读文读人,可以汲取精神力量和人生经验,让我们看到光芒、看清方向。

  二

  筹划小报,构建板块

  为了给青春时期的同学们以精神引领,这节课,咱们以“人生”为话题,以第四单元的课文为素材,设置一期班级小报吧。

  活动一:设计小报板块

  根据课文内容,以《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诫子书》为素材的班级小报,你会设置几个板块?请为各板块命名。

  1.活动支架:可以围绕“人生之舟”这一单元主题,先给课文分分类。

  (屏显)

  课文对对碰:

  《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诫子书》

  小贴士:围绕单元主题,可以从写作主旨、写作对象、写作方法等角度为课文分类。

  预设:

  《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是一类,都是对崇高精神和美好人生的礼赞,他们是我们的人生榜样;《走一步,再走一步》和《诫子书》是一类,都传递了人生经验和智慧,给我们以启迪。

  《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类,都用讲故事的方式,在生动的写人叙事的基础上,阐发人生感悟,读来让人深受启发。《纪念白求恩》《诫子书》是一类,都用论说的形式,摆明观点,严谨阐述,充满理性光芒;

  《走一步,再走一步》《诫子书》是一类,写的都是亲人之间的故事和教导;《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是一类,写作对象都具有象征意义。

  明确:根据单元人文主题和课文内容,可以把四篇课文分为两类:人生追求与意义、人生经验与智慧。

  【设计意图:本环节基于学生通读单元课文之后,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交流阅读感受;给课文分类,建立文本与单元、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关联。交流后统整并明确分类方法,为下面的活动奠定基础。】

  2.为各板块命名

  (屏显)

  筹划班级小报

  ①根据课文内容及分类,设置小报板块。

  ②给各板块命名。(形式示例:人生·光芒/人生之光)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讨论小报板块的划分)

  示例:可以设置两个板块,板块一,人生之光;板块二,人生经验;

  可以设置三个板块:板块一,光辉人生;板块二,经验启迪;板块三,修身有法

  可以设置四个板块:板块一,人生楷模;板块二,人生经验;板块三,人生修炼;板块四:人生警言

  明确:一篇文章往往蕴含着多方面信息,一位优秀人物常常给人多种启发。《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两文让我们看到了人生应有的追求和意义,白求恩和牧羊人是我们的人生楷模,同时,他们的人生经历也告诉我们一些人生经验和智慧。同样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诫子书》中写的是人生经验、修身之道,但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文中“父亲”、作者诸葛亮的美好品行。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运用统整策略,让学生根据课文类别,提炼同类课文的共同点,并勾连自己的生活,让文本与学生生活经验、学习经验建立联系,以实现“在真实的语境中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教学目的。】

  三

  完善栏目,积累运用

  活动二:撰写微文,学用方法

  根据同学们的交流,统整大家的想法,我们把班级小报设置为三个板块:人生·光辉、人生·智慧、人生·格言。下面,咱们来丰富各板块内容。

  1.勾画《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两文中的关键语句,撰写微文,写入“人生·光辉”板块。

  (屏显)

  关键语句是指能集中体现段落中心、提示文章结构层次、凸显文章主旨或作者情感的句子。

  (学生勾画,交流)

  (屏显)

  《纪念白求恩》关键语句:

  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梳理关键语句之间的关系,明确总分总的层次结构,引导学生补充必要的叙述,完成微文。

  预设:学习白求恩精神——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同志,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不幸以身殉职。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屏显)

  《植树的牧羊人》关键语句:

  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个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1913年,我走进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我看见远处一个黑影。原来是一个牧羊人。

  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他决定,既然没有更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

  六年后,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这里乍一看好像没有什么变化。不过,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

  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

  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植树的老人。我从没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1945年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

  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梳理关键语句之间的关系,明确时间推移、情节发展的写作思路,引导学生补充必要的叙述,完成微文。

  小结:

  议论性文体理清思路的方法:勾画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梳理观点之间的关联,明确层次展开的内在顺序。

  叙事性文体理清思路的方法:勾画文中标志时间转换、情节发展的语句,梳理语句之间的关联,明确层次依循的顺序。

  2.运用学到的方法,自主梳理《走一步,再走一步》《诫子书》的关键语句,撰写微文,写入“人生·智慧”板块。

  (同桌交流,勾画语句,口头讲述微文。《诫子书》一文,可以先翻译成现代汉语,再提取关键语句,形成微文。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遵循“教学评一体化”原则,先扶后放,有学有练。如果在单篇教读时聚焦了“理清思路”这一单元教学要点,这个环节可做复习巩固,活动推进速度会快一些。】

  活动三:诵读警句,积累智慧

  1.关于“人生”这个话题,本单元四篇课文中有很多精彩的论述,堪称警句。最能给你启发的是哪些句子,勾画出来,反复诵读,写入“人生·格言”板块。

  (学生交流,诵读。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屏显,朗读)

  人生·格言: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们的人。

  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个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

  面对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或者一个令人畏惧的情境,感到惊慌失措时,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自己的目标。这个时候,再回头看,就会对自己走过的这段漫漫长路感到惊讶和骄傲。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思考:这些警句都运用了议论这种表达方式。那么,结合文章比较,议论性文本中的议论和记叙性文本中的议论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

  明确:议论性文体以议论为主,用以表明作者的观点、看法和立场,客观辩证地对某一论点进行阐释,可以出现于全文的任何一个地方;记叙性文体在叙述、描写的同时,穿插议论,以表达对人物、事件的评价和对生活的认识、感想等,能凸显文章主旨,揭示事件的意义、价值,阐述人生哲理或生活真理,升华文章主题。

  3.探究:四篇文章中的这些人生警句出现的突兀吗?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让人生警句自然呈现出来的?四篇文章都用到一种写法,你发现了吗?探究一下其表达作用。

  (屏显,默读)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别人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昔日的荒地如今生机勃勃,成为一片沃土。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

  “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我大哭着说。“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我会给你照亮。”“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我做不到!”我怒吼着。“听我说,”爸爸继续说,“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看着手电光指的地方,看到那块石头没有?”光柱游走,指着岩脊下面的一块突出的石头。“看到了吗?”他大声问道。我慢慢地挪动了一下,“看到了。”我回答。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共识。

  明确:四篇文章都运用了对比的写法。《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把白求恩和党内不少的人进行对比,突出白求恩的高贵品质,同时有力地证明了学习白求恩的必要性;《诫子书》中先正面提出观点,再反面论述不“静”(险躁)不“俭”(淫慢)的害处,突出了作者对儿子的殷殷期望;《植树的牧羊人》中高原环境的前后对比,凸显了人物以非凡的毅力种植希望和幸

  福的伟大精神,突出了“人类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这一主旨;《走一步,再走一步》爸爸引导前后“我”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之前的紧张恐惧与后来的平静缓和形成对比,突出了爸爸的教育智慧、人生智慧。

  议论文体中的对比,为了突出论证作者观点;记叙类文体中的对比,为了凸显人物形象或文章主旨。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以诵读四篇文章中议论性警句为主,由此生发出对不同文体中议论这种表达方式的作用的思考,和对比手法表达效果的探究。教学重点在诵读积累,实际教学中思考探究活动可以根据学情有选择地进行。对比写法在单篇教读中可以深入探讨,议论在不同文体中的作用可以点到为止,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反复讲到,学生会逐步加深理解。】

  四

  学以致用,布置作业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利用课文做素材,筹划了一期以“人生”为话题的班级小报,积累并运用了理清文章思路的方法,探究了议论表达方式和对比写法的作用。请你任选一个任务,完善小报。

  1.为小报写一个“导读”。要求:理清思路,先总说再分说;提炼关键语句,引导读者快速把握文意。

  2.运用对比手法和叙议结合的思路,为《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父亲或诸葛亮写颁奖词,添加到“人生·光芒”板块中。

  示例:紧握铁棒,赶走昔日满目荒凉;种下绿色,迎来今天遍地青苍(对比)。他自信、平和,以双手和毅力造就希望;他无私、慷慨,以辛勤和奉献种植理想(记叙)。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他用行动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毁灭,更可以创造(议论)。

篇四:部编教材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部编版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精选6篇)

  部编版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第一单元本单元由看图学文《马踏飞燕》《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讲读课文《古诗二首》和基础训练1组成。

  一、教学要求:

  1、掌握生字,注意“膘、颈、咒、沮”等字的读音;“龄、祭”字的写法;注意“载、兴、荷”等多音字的不同意义。

  2、理解字词。能够辨析“宽广、宽阔”“繁重、沉重”等近义词的意义及用法。

  3、复习汉语拼音字母表的顺序以及字母的大小写。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本单元课文,能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会默写《示儿》。

  二、教学重点:

  1、两篇看图学文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2、古诗二首要让学生弄懂诗的内容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怎样观察事物,抓住特点表现中心,根据事物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写作顺序。

  看图学文

  1、马踏飞燕

  一、教学要求

  1、通过了解“马踏飞燕”的特点,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卓越的创造才能,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习从几个方面观察事物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运用图文对照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继续培养观察能力。

  2、图文对照,理解内容。

  三、教具准备:1、绘有铜奔马的挂图。

  2、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预习,图文对照学习课文1—4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明确本组学习内容、要求。

  1、默读导读,了解本组学习内容和要求。

  2、指名口述。

  师强调:在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要重视综合运用学过的语文基本功,进步提高阅读能力。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了解生字和易读错的字(如:匀称、仿佛、高亢、膘肥身健、安然无恙、风驰电掣、颈、收缩、卓越)是否读准,相机正音。

  2、指名说说铜马主要有哪些特点。(外形美;是一匹奔马;虽然只有右后蹄着地,却能保持平衡。)

  3.读读画下来的最感兴趣的句子。

  三、出示根据课文插图制作的挂图,指导按课文叙述顺序进行观察,口述图意

  1、观察、说说铜马的外形,感受铜马的造型美。

  2.观察、说说从哪儿看出是一匹奔马,且奔跑的速度很快,感受铜马的动态美。

  3.再观察、说说从姿势上看,骏马是怎样保持平衡的。

  四、听课文,看挂图,看看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匹铜奔马的外形、奔跑的姿势以及如何保持平衡的。

  五、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从第一自然段里知道了什么。

  (2)理解“东汉时期”(距现在大约有1800年,年代久远)“艺术珍品”(有很高艺术价值、十分宝贵的"艺术品)。

  (3)齐读,读出赞美之情。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观察骏马图。

  (2)具体讲铜马的外形有三句话,每句主要讲的是什么?(第一句概括他讲铜马雄健有力;第二句从头、尾讲它的姿势;第三句从它张开大口,想象骏马嘶鸣。)

  (3)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从概括到具体,由静到动,句与句联系紧密。)

  (4)在讲读过程中,着重理解以下词语。

  骏马:跑得快的马,好马。

  膘肥身健:膘,原指肥肉。这个词是讲铜马肥壮、健美。

  匀称:本课指铜马身体各个部分比例和谐。

  坚韧:本课指铜马的四只蹄子坚实有韧性。

  高亢:本课指马的叫声高而洪亮。

  (5)个人练读,齐读。力求能随着朗读浮现出铜奔马的形象。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随着朗读观察奔马。

  (2)教师引读,帮助学生理解骏马奔跑速度之快。

  师:这是一匹……速度之快呢?

  生:作者构思……正在快速奔跑。

  师:快到什么程度呢?

  生:作者匠心独运……风驰电掣般地飞奔。)

  (3)奔马速度快,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抓重点句:“让马的右前腿……,左后腿……”“让马的后蹄踏在一只飞燕上”“连飞燕都来不及躲闪”“飞燕竟安然元恙”。)

  (4)在理解中抓以下词语,可让学生查字典,结合句子理解。

  构思奇妙:本课指设计者的想法新奇、巧妙。

  匠心独运:形成与众不同的想法或设计。

  安然无恙:恙,原指“病”。没受到一点儿损伤。

  风驰电掣:形容像刮风和闪电那么快。

  (5)个人练读。齐读。读出奔马“快”的感觉。

  (6)小结写法上的特点:①先用一句话概括,再具体描述。②先问后答,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教师引读:铜奔马……怎样才能保持平衡?

  学生朗读。

  (2)指名读。教师用教鞭随着朗读指图,帮助学生理解铜奔马是怎样保持平衡。

  (3)齐读。读出对设计巧妙的赞美。

  六、齐读第二、三、四段,以便对奔马的特点有完整的印象。

  七、作业

  1、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匀称”“卓越”“构思奇妙”“匠心独运”“安然无恙”等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学习生字,书写生字,练习造句。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第一至四自然段,并说说第二、三、四段分别讲了什么?

  (第二段讲骏马外形特点:第三段讲是一匹奔跑中的骏马;第四段讲只有一只蹄子着地,奔马是怎样保持平衡的。)

  二、这三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

  (一层进一层,联系得十分紧密。)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说了什么。

  (由奔马讲到古代劳动人民,从奔马身上看到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先进的科学知识、卓越的创造才能。)

  2.联系上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可侧重从造型奇妙、优美上理解)

  3.联系上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具有先进的科学知识?(可侧重通过匠心独运的设计,使奔马保持平衡上理解)

  4.这一段和第二、三、四段是什么关系?(归纳小结,与上文紧密联系。)

  5.着重理解“卓越”(超出一般,非常优秀)一词。

  6.个人练读。齐读。读时浮现奔马形象,读出对古代劳动人民崇敬、热爱之情。

  四、学习生字,书写生字

  1、说组成,记字形。

  2、互相提醒容易写错的地方。

  3、每个生字写三遍。

  五、联系课文,说说对“匀称”“构思奇妙”“卓越”“匠心独运”“安然元恙”的理解。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铜奔马的赞美,读出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崇敬,读出民族自豪感

  七、作业

  1.读写字词。

  2.预习《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板书:

  膘肥身健

  外形

  体形匀称

  艺术珍品

  马踏飞燕

  卓越的创造才能

  构思

  重心平衡

  2、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19世纪70年代沙俄反动统治的黑暗,劳动人民生活的痛苦。

  2、学习抓住人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凝视”“摆脱”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学习抓住特点观察人物的方法。

  2.图文对照,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三、教县准备:

  1.根据课文插图绘制的挂图。

  2、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复习,观察图画,学习课文1、2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听写:骏马、膘肥身健、坚韧有力

  卓越、构思奇妙、匠心独运。

  二、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导人新课。

  同学们看到的这幅世界著名的油画,是100多年前俄国画家列宾创作的。1870年夏天,列宾到伏尔加河旅行,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他仔细观察了纤夫的生活,画了许多写生,1873年完成了这幅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今天,我们来学习根据这幅油画写成的课文。板书课题。

  三、观察图画,了解图意

  引导学生整体观察:在什么地方?谁在干什么?船怎么样?(吃水很深,说明货物重。)纤夫姿势怎样?(大多身子向前倾,说明都在使劲,一步一步向前非常吃力。)

  四、图文对照,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观察图画。

  (2)启发思考“逆风行驶”与“帆没有张起来”和纤夫的关系。(逆风,不能张帆,必须由纤夫拉纤J“船上载着很重的货物”与纤夫“迈着沉重的步子,大多身子向前倾”。

  部编版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设计思路]《点点滴滴都是爱》这是根据三年级下册教材,语文园地五中的作文要求而设计的。教材的编写者之所以会在让孩子们在学习了《可贵的沉默》《妈妈的账单》这样一组课文后安排学生“写写父母对自己的爱”必定有其深意。

  因为现在的孩子整天沉浸在爱的海洋中,已经逐渐成为了“爱的麻木者”。他们体会不到父母长辈对他们的殷殷深爱,反而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只要一让孩子们写自己的父母是怎样爱自己,学生所举的事例就是类型化的,语言则是模式化的,内容是惊人的雷同。在情感上呢,总是让人少了一份真诚和细腻。所以在经过反复的研读教材后,我将本次作文教学的重点确定为:

  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透过自己和爸爸妈妈的生活照,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看似琐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从细微之处去感受到父母的爱。然后具体地记录下爸爸妈妈爱自己的事,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实现语言文字和道德情感的双重升华。

  本次作文的教学思路主要表现为感知爱、体验爱和抒写爱三个大的板块。这三个大的板块融合了资料展示、口语交际、习作指导、学生片断练习和学生课后独立作文和作文的讲评、修改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学生在课前需要做以下两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1.收集关于父爱和母爱的资料,包括诗词、格言警句或者故事。

  2.听爸爸妈妈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然后共同翻阅相册,寻找几张最能体现父爱和母爱的照片。

  [设计流程]一、情景创设,感知父母的爱

  (一)揭示习作内容。

  上课伊始,首先播放音乐《我爱我的家》,屏幕上滚动出现本班学生和自己爸爸妈妈的照片。教师伴随着音乐,导入:

  师:同学们,家是我们成长的乐园,是温暖的港湾。家里有疼爱我们的爸爸、妈妈。是他们的爱伴随着我们成长。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忆并记录下父母对我们的爱!

  (二)素材交流。

  师生共同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父爱、母爱的资料。

  1.教师讲述自己收集的故事。

  我准备的是美国职业演讲者、也是多产作家马克·汉林的《地震中的父与子》。因为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确实需要我们教师适当补充相关的材料,尤其是关于父爱的材料。因为学生通过课前收集,可能已经注意到了这点:关于父爱的名言和故事较母爱的文章来说,显得比较少。但作为教师,我们应引导学生认识到这并不意味着父爱就不值得歌颂,父爱同母爱一样的无私,它是一种默默无闻,寓于无形之中的一种感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能体会。正如有人这样赞叹:父爱是深沉凝重的,是放在心中用一生慢慢咂摸品味的。

  教师伴随音乐深情讲述《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个故事中,父亲是如何不顾自己的安危,用手挖泥石,坚持了整整38小时,最后终于救出了儿子和他的同学,谱写了一首伟大的父爱情深的颂歌。

  讲述完故事后引导学生交流:

  (1)同学们,这个感人的故事是否也感动了你呢?

  (2)故事中的那个情节最令你感动?你由这个故事想到了什么?

  意在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父亲是怎样爱自己的。

  2.组织学生交流、朗诵课前收集到的歌咏父爱、母爱的诗词和文章。相机进行指导,让学生认知父爱、母爱的内容和形式。

  因为正好“语文园地五”中就有唐代诗人孟郊写

  ——点点滴滴都是爱——写写父母对自己的爱

  的《游子吟》,相信会有学生交流这首诗。

  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教师相机引导:母爱是什么?在这首诗中,母爱就是游子临行前,母亲在灯下为儿子密密的缝制衣服。

  然后教师追问:这种事情,这种母爱是惊天动地的吗?但是你能说它不伟大吗?这一针一线都饱含着母亲对儿子的深情祝福与无尽的牵挂。诗人孟郊就选择了自己临行前,母亲为自己缝补衣服这样一件小事,表达了母亲对自己的深深爱意。

  就这样,在同学们每交流一则材料后的,教师都要对每一则材料用准确恰当的的语言加以点评。并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如果学生收集的材料很贫乏,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一起回忆学过的相关课文,如《妈妈的账单》中,母爱就是不计回报的为子女付出;《给予树》中的母爱就是尽管经济拮据,也把辛苦攒下的100美元分给五个孩子,让他们购买礼物相互赠送;《可贵的沉默》中,父母的爱就是每年都会记得为孩子庆祝生日,送上精美的礼物,而忽略了自己的生日。

  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

  师:其实,在很多时候,父母的爱都不是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有时,爱就是一个温柔的眼神;有时,爱就是一杯暖暖的牛奶;有时,爱就是一个鼓励的微笑;有时,爱就是雨中高擎的雨伞……

  [环节设计意图]写作是情感的外射。激情可以直接引发作文的欲望和冲动。所以在“感知爱”这个板块中,我利用音乐欣赏、照片展示和资料的分享,让学生感知父母的爱,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唤醒学生的表达欲望。

  二、互动交流,体验父母的爱

  (一)首先以学生的一张旅游照片为重点,指导学生主动发现照片后的感人故事。

  因为根据课前的了解,我掌握到学生们准备的照片有的是父母给自己过生日的照片,有的和父母一起过六一儿童节,但更多的是旅游时照的照片。乍看之下,觉得这些照片似乎和父母的爱之间好像没有太大联系。但其实仔细想来,带孩子去旅游,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却本身就是父母爱孩子的一种表现。而且,在旅游路上一定有许多父母照顾孩子的细节。这些细节看似微不足道,其实却饱含着父母对子女的一片深情。所以我在说课前提前了解了我班几个学生旅游路上发生的故事,中从选择严御寒在哈尔滨的这张照片。因为据严煜寒介绍,她刚到哈尔滨就发烧了。妈妈对她是呵护备至,平时十分严厉的爸爸也温柔了许多,定时喂她吃药。因为严御寒觉得头痛得厉害,她的父母为了她放弃了一两个景点,一直守在她身旁。第二天,她好些了,但爸爸还是执意背她走路。玩儿的时候,爸爸还一直想办法逗她开心。这个故事很具有典型性,于是我决定以这张照片为突破口,请严煜寒讲述这张照片的故事,以启发学生主动发现凝聚在照片中父爱和母爱。

  在严煜寒交流后,教师小结:

  师:同学们,其实在每一张看似平常的照片后面,都可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现在,让我们好好的看看照片,仔细地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的父母做了哪些看起来是微不足道,却又饱含深情、饱含爱的事呢?

  给一两分钟让学生静静地回忆、思考,然后组织学生进入第二个环节——交流互动。

  (二)交流互动。

  首先,介绍活动要求: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带来的生活照片,用这些照片作为钥匙,打开记忆的大门,回忆自己和父母

  ——点点滴滴都是爱——写写父母对自己的爱

  之间最温馨的瞬间,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和同学交流。

  活动要求是弹性的,学生可自选活动方式。

  1.激情解说——如果爸爸妈妈的爱就凝固在你手中的某张照片上,(就象严煜寒的这张照片一样)就请你仔细回忆当时的"一切,然后为这精彩的照片配上生动的解说词。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如果带的照片还不足以表达父母对自己的爱,就可以采用第二种方式。

  2.故事派对——也许有些感人的瞬间没有用影像资料的形式保存下来,但老师相信当时的一幕幕一定时常浮现在你的脑海里。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来描述当时的情景,还可以加上自己的身势动作,形象地再现这感人的瞬间。

  学生在四人小组内相互启发,充分练说,再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在学生交流时,教师相机利用追问的形式指导学生按顺序把事情说清楚,尤其是最能体现父爱和母爱的细微之处。

  [环节设计意图]在“体验爱”这个板块中,我利用直观的照片作为打开学生回忆之门的钥匙,通过参与活动的形式,组织学生交流表达父母对自己的爱。让作文训练更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内容可表达,有内容想表达,有内容能表达。帮助学生解决“具体写什么”的问题。

  三、自由表达,抒写爱

  (一)习作指导。

  “作文就是用笔说话。”但怎样把我们嘴说的话用笔记录好,就需要掌握一定的表达方法了。所以我采用了让学生对比两个片段的方式来学习写作方法。

  1.请学生对比阅读下面两个片断。

  (1)我坐在车上,父亲说要给我买几个橘子。他走到那边月台,跳下去,穿过铁道,又爬上来,买到橘子后按原路返回,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然后,转身消失在人群中了。

  (2)父亲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很胖,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

  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选自朱自清的《背影》

  2.交流:你认为哪个片段能更好的表现父亲对儿子的爱?(学生肯定会选择第二段)然后进一步追问:这两个片段都是写父亲在给我送行时为我买橘子的事,可是为什么第一段读过之后,总让人觉得写得还不够具体。这是什么原因呢?

  3.请学生勾画出你认为写得比较具体的语句。然后分析这些语句描写了父亲的什么。

  学生通过勾画,就会发现,写的具体的地方其实就是在详细描写父亲的语言、动作、外貌,还有自己的感受。

  4.教师作必要讲解:我们之所以会觉得第一段写得不具体。这是因为它只是简略地写出了爸爸为自己做了什么,而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都忽略了。要想把文章写具体,就必须把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详细地写下来。

  ——点点滴滴都是爱——写写父母对自己的爱

  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把故事写“具体”呢?首先我们要明确所谓“写具体”不是字数多就是写具体了。而是要写清楚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特别是最令你感动的地方。比如朱自清的《背影》在这个片断中,就重点抓住了父亲为他买橘子的一系列动作来表现父亲对他的爱。这也就是说,我们要注重细小的环节的刻画。具体该怎么写呢?老师教给大家一个方法,就是要“步步追问”加上合理的想象。拿这个片段来说吧。

  (出示)一天夜里,天气很热。我怎么也睡不着。妈妈就为我扇扇子,汗水湿透了她的衣裳。

  我们至少可以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

  那天天气到底有多热?我总也睡不着觉,心里感觉怎么样吗?妈

  妈见我睡不着,对我说了些什么呢?妈妈是怎样为我扇扇子的?具体动作如何?我热,妈妈也热,看到妈妈这样照顾我,我的心里有怎样的感受?……只要这样一步一步地追问下去,并能展开合理的想象,自然就能把文章写具体了。

  请学生按这个思路,口头补充这个片断。然后出示补充后的范例:

  (范例)

  妈妈的爱就像是一阵阵清凉的风。一天夜里,天热得让人觉得脑子里总是“嗡嗡”地叫,哎!怎么熬得过去呢?这时妈妈好像猜出了我的心思,说:“晓晓,睡着了就觉得清凉了。”我听了后,乖乖地点点头。刚睡了几分钟,我就被一阵阵扇子扇风的声音惊醒了,原来是妈妈坐在床沿上,轻轻地给我打着扇子,汗水湿透了她的衣裳。

  [环节设计意图]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能大概分辨出哪些文章写具体了,哪些文章没有写具体。但要求他们说怎样才能把习作写具体就很难了。所以我利用对比片断的方式,加上教师必要的讲解,帮助学生学习“如何把事情写具体”的表达方法。习作指导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解决“怎样写”的过程。

  (二)真情表达。

  1.学生进行当堂的片段练习。

  要学生利用“步步追问”的方法写一个片段,来表达妈妈或者爸爸对自己的爱。写清楚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

  2.评说片段。

  教师巡视抓典型:将写得较为具体的习作进行示范性点评。

  3.课后习作。

  要求学生把课堂交流的故事写具体,也可以重新翻阅自己的相册,聆听父母讲述关于照片的故事,再用一两件具体的事来表达父母对自己的爱。

  (三)习作后的讲评修改

  1.全方位点评:

  (1)教师将学生的习作全部浏览后,选出优秀习作进行示范性点

  评。

  (2)在四人小组内,由小组长具体负责,围绕训练重点“如何写具体”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多发现别人的优点。

  (3)教师参与到小组中进行随机性点评。

  (4)请学生习作带回家,请家长参与点评。

  2.学生二次修改习作。老师根据学生二次修改的情况,给学生一个较好的成绩。让学生意识到好文章是在大家帮助和自己努力下改出来的。

  [环节设计意图]修改习作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提高作文质量的根本途径之一。但习作修改的内容很多,不能一味求全,因此,我采取了有所侧重的办法。组织学生围绕训练重点“如何把文章写具体”来进行修改训练。整个修改评价的过程,既有老师、同学参与,还邀请了家长参与,对修改的好的范文作肯定性、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感。从而逐步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

  部编版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3一、自主识字,灵活运用

  本单元要求识记的生字有3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有40个。

  (一)要求会认的字:首先要加强预习,独立识字。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适当调整预习的要求。要求学生通过预习掌握扩词、说话、连词成句等方法,对字词进行拓展和运用。其次是加强检查,合作识记。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检查;对容易混淆的字进行必要的辨析;难字做必要的提醒;读音做必要的矫正;对优美的词语或成语进行仿写。

  (二)要求会写的字:要加强写字的指导,书写规范。重点是具体笔画和结构上的特点的指导。三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使用钢笔,用笔还不够熟练,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规范学生的字。如指导秆、腹、衬等属于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观察其特点,然后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导临写。

  二、精读巧练,拓展延伸

  这四篇文章工具性和人文性体现得非常明显。因此,本单元的阅读教学可以这样进行。

  (一)整体导读

  引导学生阅读导读内容,针对人们对待动植物的看法有什么不同这句话,谈谈自己的了解。然后引导学生快速浏览本组的四篇文章,说说每篇文章都写了什么事,是从什么角度写的,从而对本组教材有整体的了解。

  (二)每课研读

  1.收集和汇报资料,为理解课文打基础。本组教材的相关资料非常丰富。教师在课前准备有关挂图、幻灯片、录像资料,同时要求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资料。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汇报,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的阅读理解做铺垫。如我国的森林覆盖情况、森林减少情况以及有关瑞士的资料等。

  2.精读和巧练相结合,课后进行适当拓展。在读本组教材的每一篇课文时,都要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品读体会、对比感悟、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达到读思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课后也要安排一些拓展性习题,让学生完成。

  ●《翠鸟》这篇课文的独特之处是在表达上抓住翠鸟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读的指导,通过自由读、指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读出翠鸟外形的美、动作的灵活,达到有感情的朗读。翠鸟动作上的特点可以结合课文当中的画外音:翠鸟的动作真快啊!引导学生抓住几个动词蹬、飞、叼、贴来体会。

  其中有关翠鸟外形特点与动作的描写是读写结合不可多得的好素材,在阅读训练中可以运用读写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仿写。

  ●《燕子专列》这篇课文选材视角和叙事顺序较为独特,可以采用读中感悟的方法。①感悟叙述方法。教师通过对比的方法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倒叙,先写人们向乘坐在专列里的燕子送行,然后描述事情发生的经过,单独介绍小姑娘贝蒂救助冻僵的燕子,最后再回到开头的送行一幕,首尾呼应。②感悟人文情怀。教师设计一个提纲:政府和人民是怎样关心、保护遇难的燕子的?围绕这一问题来展开阅读。

  重点抓住描写普通居民作出巨大努力的句子与词语,让学生了解人们得知燕子的危险情况后内心的焦急之情,以及人们不畏恶劣天气拯救燕子的高贵品质。最后,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读出人们对燕子的关爱之情。课后引导学生对贝蒂说几句话,可以是对贝蒂行为的赞赏,也可以是自己从贝蒂身上得到的启示,还可以以贝蒂的身份介绍当时拯救燕子时的想法和所见所闻。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讲述了一个村里人由于的乱砍滥伐,最后丧失了自己美丽的家园的故事。这一课,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斧头入手,抓住文中的几处含义深刻的词句,重点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像。一是体会小村庄以前的美丽。通过朗读和想像小村庄的样子,使学生感受到小村庄的山青水秀。二是体会句子的意思,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像,树木变成了什么,怎么变的"等,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

  课后可以让学生选择不同的角度,阐述自己的想法:可以谴责人们的错误行为,可以表达自己的同情之心,可以对人们今后的生活提出建议等。

  ●《路旁的橡树》是篇略读课文,着重引导学生运用对比、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像的方法体会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文中的句子较多,学生可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教师做必要的点拨。

  3.积累词句,自主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课内和课外积累相结合,自主抄写、体会、积累。

  (三)综合性学习

  本次综合性学习围绕本单元专题环境保护而展开。教师要做好整体设计。

  一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发现的问题:1.动物、土地、森林、草坪、空气和水受到了怎样的污染和破坏;2.破坏的程度怎样;3.污染源在哪里;4.当地的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应对;5.污染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6.面对这样的污染情况我们应该做些什么,等等。

  二是做好分组工作。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根据学生的自身优势和

  爱好分为土地组、森林组、水资源组等,这样有利于在可能的范围内有最大的收获。

  三是资料整理。根据学生的不同材料,采取不同的整理方式。如可以将学生收集的反映同一情况的材料归为一组,还可以按照资料的不同属性分类,如按文字、图片、图表等归类。

  四是汇报形式。让小组经过讨论确定最有特色的展示方式,然后做专题汇报。所有资料可以与友好班级共享。也要结合展示台、口语交际、作文的需要,保留展示的内容,以便学生学习。

  三、语文园地

  (一)口语交际

  围绕本组的专题,教材安排了以我们能做点什么为话题的口语交际训练。组织学生就家乡的环境保护进行探讨和交流。

  1.引导学生围绕下面的问题展开交流:你在自己的调查中有什么发现?你能用数据、图片或其他方法对自己的调查进行详细说明吗?改善家乡的环境你有什么好的建议?通过本次调查你有什么收获?

  2.在各组代表汇报交流的基础上,确定一二个有代表性的环保问题展开讨论。教师做好评价。

  (二)习作

  本次习作,教师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指导。

  1.以学生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或学生调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导入;

  2.引导学生回忆在口语交际中哪些同学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习作内容;

  3.指导学生习作。以《我在调查》为题,指导学生把调查写具体,写详细,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三)我的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反复品读句子,使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表达方式的多样,启发他们运用这些规律,试着自己说几个类似的句子。

  (四)日积月累

  这部分包括读读认认和读读背背两个内容。读读认认,安排的是

  一组反义词语,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认读,同桌互相检查,教师指名认读字音和朗读短文。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扩展,列举一些平时学习中积累的反义词。读读背背,安排了五组古诗佳句。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熟读,并能够背诵下来。

  (五)展示台

  展示台中列举了几种成果:保护环境的标语牌、建议书、手抄报。这三种形式只是教材所举的例子,不同地区的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实际情况,有所增减,积极创新。不管采用何种形式,教师都应该详细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为有困难的小组提供帮助。

  部编版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4教材解读:

  《元日》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十二单元一篇主体课文,是首节奏明快、语言流畅、雅俗共赏的七言绝句,作者是宋朝著名改革家、诗人王安石。

  题目《元日》。元日,本意为吉日,我国古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日,为一年的第一天。“爆竹声中一四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说的是在欢快的爆竹声中又送走了一年,在送暖的春风中,合家欢饮屠苏美酒。“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说在守夜中,千家万户迎来了曈曈红日,然后用新的桃符来换去旧符。诗歌最后一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总”和“换”字,表达除旧布新不可逆转的规律和王安石对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

  设计理念:

  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鼓励学生自学古诗,不懂的地方通过查字典、查词典、看画面、讨论、阅读开卷有益等方法解决。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读音,并认清字形,正确地朗读/有感情。

  2、通过查工具书、阅读开卷有益、看图等方法理解生词。

  3、感受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了解过节的各种习俗,初步学会欣赏春联。

  教学重难点:

  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气氛,体会人们的美好愿望。

  教学准备:

  1.关于春联、诗配画的课件,音乐。

  2、搜集关于“年”的传说、屠苏酒、桃符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解诗题,展开联想

  1、字典里“日”字可以指太阳,也可以指时间,如:一日是指一天,“元日”是哪一天?

  2、说到大年初一,就想到过年,你的脑子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3、古时人们怎样过年的,让我们走进王安石的《元日》去看看。

  二、读古诗、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全班检测汇报,谁愿意来读一读?

  3、看屏幕抽读,看看自己能不能读懂,不懂的想办法解决:

  4、教师范写生字。

  5、把听音乐的感受带进诗里读,男生读——女生读——打着节拍读

  三、看画面,明诗意,悟诗情

  再看这首诗,你都看到哪些画面,让我们大家和你分享吧!

  爆竹声中一岁除,1、你看到了什么?一岁是指?

  2、除是什么意思?除夕之夜还能听到什么?

  3、相机补充除夕之夜放爆竹和守岁的故事。

  4、读诗句,感受除夕的热闹。

  春风送暖入屠苏。

  1、你看到了那一幅画?

  2、相机补充屠苏的相关资料。

  师:酒是暖的,还有什么是暖暖的?(合家团圆、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心里暖洋洋的)

  3、体会“入”字再读,这幸福的时刻,如沁人心脾的屠苏酒,人们沉醉在节日的.喜悦中。

  4、再读,把你的体会送到诗句里。

  千门万户曈曈日,1、你给我们看的这幅图是?

  2、“千门万户”还可以说……瞳瞳日是什么样的日?

  3、这幅画带给你的感受是——美好、详和、充满生机、希望……

  4、感受着美好、充满希望的瞳瞳日!

  齐读,总把新桃换旧符。

  1、桃符是什么?金钥匙找到答案勾出来。

  2、教师随机补充桃符资料。

  3、换桃符还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走进王安石。从哪个字眼能体会诗人心中的企盼抽读——总把新桃换旧符

  4、学生抽背——齐背——

  5、这首诗描绘的是人们欢度春节的喜庆情景,每行诗句都写了过年的一种仪式,放爆竹——饮屠苏——迎红日——换旧符。

  四、欣赏春联、拓展延伸

  1、贴春联:(随即渗透春联知识)

  上联:一夜连双岁

  下联:五更分二年

  横批:辞旧迎新

  2、对联:

  上联:莺歌燕舞春无限

  下联:雨调风顺岁有余

  3、师生对对联

  4、作业:

  认真书写“爆”、“苏”、“换”、“符”四个生字。

  把这首诗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收集春联,和同学交流欣赏。

  部编版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5一、教材解读

  (一)人文主题及教学策略

  在“快乐读书吧”中通过“书目推荐”和“提示语”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读童话,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并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二)语文教学内容及策略

  1.快乐读书吧(机动)

  重点是能自主阅读自己喜欢的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并认识书的封面,了解书名、作者等基本信息。可以自主选择最感兴趣的故事读一读,再按照阅读书目分成阅读小组,制定阅读计划,最后分层进行阅读分享交流和评比。

  二、本课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

  教学过程

  单元整体架构

  参见上方

  读书,感受读书过程中的快乐

  通过“快乐读书吧”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并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本书,请大家认真观察封面,说一说通过封面你都知道了这本书的哪些信息?

  (课件:出示《小狗的小房子》童话书封面)

  (预设:从书名、作者、插图等方面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书中信息,相互补充。)

  小结:同学们观察得非常认真,我们每次拿到书都可以观察书的.封面,找找书名和作者,再联系插图猜猜故事,特别有意思。

  2.阅读目录,猜测书中内容。

  翻开《小狗的小房子》,看看这本书里有几个童话故事,都在哪一页?你最想读哪个故事?

  3.共读《小狗的小房子》精彩片段,学习方法,激发兴趣

  小猫又对小狗说:“咱们到门口去玩儿吧!”

  小狗说:“门口没意思,咱们到小河边去吧,小河边可好玩儿啦!”

  小猫问:“小河边远吗?”

  小狗说:“不太远,穿过树林就是。”

  小猫说:“我不!碰见大狼怎么办?”

  小狗说:“大狼怕什么!我可有劲儿啦,我咬他,把他咬流血!”

  小猫看看小狗,说:“去你的吧!你那么小,根本打不过大狼!”

  小狗说:“我用枪打他!砰——打死啦!”

  小猫问:“你有枪吗?”

  小狗说:“有!怎么没有!”

  他们就决定到小河边去玩儿。

  刚要走,小猫又说:“我不去啦!要是下雨怎么办?”

  小狗看看天空说:“不会下的!”

  小猫说:“要是下了呢?”

  “那咱们就躲在树林里。树林里的树叶可密啦,小雨根本落不到树林里来!”

  “要是大雨呢?”

  真的,要是下大雨怎么办?小狗没主意了。

  小猫说:“咦,我想出一个好办法!咱们抬着你的木头房子去。哎呀,我想出的这个办法可真好!要是碰见大狼,咱们就钻进小房子,把门关起来。要是下雨,咱们就在里面避雨。要是没有大狼,也不下雨,咱们就在里边玩过家家。你当爸爸,我当妈妈!”

  (1)用横线画出小猫的话,用波浪线画出小狗的话,分角色朗读;

  (2)猜测一下,小猫和小狗会抬着小房子去玩吗?去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

  4.(1)本次的“快乐读书吧”向我们推荐了5个童话故事,分别是《小鲤鱼跳龙门》、《“歪脑袋”木头桩》、《孤独的小螃蟹》、《小狗的小房子》、《一只想飞的猫》,你最喜欢哪一个童话故事,就坐到哪一本书所在的位置。

  (按照5个童话书,分成5个小组,请选择同一个故事的学生组成一个阅读小组。完成一本书的阅读后再和其他组相互轮换,保证本学期完成5本书的阅读。)

  (2)在小组中共同制定本组“阅读计划”。

  例如:

  还可以提出本组想和大家探讨的问题、根据故事内容进行创编、给童话书绘制图画作品、制作阅读小报、编排情景剧、摘抄积累等等,每个组可以有自己的特色,不要求统一。

  5.全班交流、展示评比

  在全班学生共读完一本书后,进行全班交流、评比。

  (1)按照制定的“阅读计划”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可以通过朗读、表演、展示作品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分享。

  (2)全班评选出“最爱护图书组”、“最佳朗读组”、“最佳配画组”、“最佳表演组”、“最佳积累组”等等,依据学生制定的“阅读计划”评选出各种奖项,以此来鼓励学生继续阅读。

  说明:以评选“最爱护图书组”来渗透学生要爱护图书,树立保护图书的意识和好习惯。展示“最爱护图书组”的图书,请他们和大家分享爱护图书要注意的事项,比如:有序翻阅、平整合书、整齐摆放、不把书弄脏等等。

  【设计意图】

  通过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故事分成阅读小组,产生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结合封面信息、自主阅读等方式了解故事内容。通过展示交流,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文阅读的成果,并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部编版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6一、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3、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让学生知道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理解葡萄的特点及葡萄干的制作方法,并读好长句。

  三、教学准备:

  1、课件

  2、生字卡片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大家一起唱《娃哈哈》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歌,相信同学一定会喜欢的,先听听音乐,想象这是什么地方的歌曲。大家可以拍手也可以随音乐做动作。(播放音乐,学生自由地做动作)

  师:这是什么地方的歌曲呢?(新疆)

  2、导入新课

  师:对,今天我们随着歌曲走进新疆,看看新疆是个怎么样的地方。(板书课题:10、葡萄沟)让我们一齐来读一读吧。(生齐读)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学习生字。

  1、课文里有一句话是夸葡萄沟的,我们快听一听课文录音,用“”把它找出来。

  2、谁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找得真准,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出生字。

  4、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学生自由认读

  (2)、个别学生领读

  (3)、讲认读注意点:

  fān

  读好“f、h”音:番(吐鲁番)

  lǔ

  读好“n、l”音:鲁(吐鲁番)

  jiānɡ

  读准后鼻音:疆(新疆)

  注意“wéi维”不可读成“shuí谁”

  (4)、开火车认读生字

  (5)、带生字词语认读生字

  (6)、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测读

  2、组词

  3、讲识记方法

  (1)、形近字识记法

  (2)、加字法

  (3)、减字法

  4、教师范写

  5、学生书写,老师巡视

  6、互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词

  2、全班齐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葡萄沟》一课,葡萄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觉得葡萄沟是怎么样?(生:葡萄沟很美,那里的人们很喜欢葡萄……)

  师:看来,同学们也挺喜欢葡萄沟的,那我们也赶紧来学一学课文。

  1、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质疑: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把关键的词句做上记号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老师适时点拨,并知道朗读。

  (1)、学习第1自然段

  出示句子“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引导学生从划线词中体会,葡萄沟不仅水果品种多,而且从五月到十月都有水果,所以说真是个好地方。

  指名读,读出喜爱之情。

  (2)、学习第2自然段

  1)、“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八方展开,就像搭起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引导学生从划线词中体会,葡萄沟种的葡萄多,而且长势好,景色十分美丽。

  出示课件,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指导朗读,读出景色之美。

  2)、“到了秋天,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引导学生从“一大串一大串”体会葡萄不仅多,而且丰硕,从葡萄的颜色多体会葡萄的品种多。结合句子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并给它找近义词。

  出示课件动画,指导朗读,读出葡萄的多与美。

  3)、“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引导学生从划线词中体会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

  小结:葡萄沟不仅葡萄多,景色美,而且那里的老乡又是那么热情好客,我们不禁要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3)、学习第3自然段

  1)、“这里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从划线词中体会葡萄沟的葡萄干有名,所以是个好地方。

  2)、学生再读第3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

  小组内说——指名说(相机理解“碉堡”)

  3)、指名朗读这一自然段。

  三、回归整体,总结课文

  1、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不仅因为那里有最有名的葡萄,更因为那里勤劳勇敢、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

  2、向同学介绍你自己家乡的特产或一处风景。

  板书设计:

  10、葡萄沟

  葡萄五光十色

  葡萄沟老乡热情好客

  葡萄干色鲜味甜

  (真是个好地方)

篇五:部编教材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部编版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部编版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的单元编排,结合我校学生的语文学习实际,本单元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一、知识与能力(一)积累运用;(二)口语交际;(三)写作。二、过程与方法;(一)基础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二)对话式教学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教学重点;五、教学难点。六、课时安排;七、教学准备。第一单元由四篇课文组成,每篇文章都可以称得上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四篇课文在风格上各有不同:《济南的冬天》语言隽永优美,《匆匆》以时间为线索,描绘了时光的流逝之快,《散步》写出了作者回味母爱,领悟人生的心路历程,《背影》充满了浓浓的亲情。无论哪篇文章,都引人入胜,细细品读。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的单元目标设置,分别以“学习兴趣和愿望”“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实践活动”“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为主要栏目,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在八年级上册的四个单元里,每一个单元的文本处理和学习目标都有着很大的差异,而且这种差异是一种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关系。《济南的冬天》《散步》《_》《背影》四个单元围绕一个核心词语来设计教学目标,这个核心词语就是“走进文本”。走进文本,意味着走进文字,走进意境,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走进文本”,意味着要解决好课文教什么,怎样教等问题,即课堂的教学设计。

  1、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应该先把单元目标分解成“知识与能

  -1-

  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栏目,然后再一一对应的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去。这样,教学内容就显得简洁明了,条理清晰,脉络分明,重点突出,避免教师在教学中面对厚厚的教学参考书时不知所措。2、对于“过程与方法”中的“合作探究”这一项目,如果没有学生的亲身参与,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就不能真正培养起来。因此,我认为老师在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比如合作朗读,合作批注,合作探究。这样才能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3、除了以上三项,还应该安排一节单元总结课,谈一谈自己对本单元的收获或困惑。

  -2-

篇六:部编教材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框架体系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框架体系

  快乐识字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二》教学设计

  总体构想

  整个单元的教学分为三个模块:

  模块一:激趣识字(1课时)。创设情境,走进商场,走进农村,并出示相应的事物名称,让学生对身边的事物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模块二:归类识字(3课时)。出示课文词语,鼓励学生认读,由教师指导个别字的识记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其余生字。教师归纳识字方法。

  模块三:巩固识字(3课时)。走进课文,朗读感悟,体会情感,巩固认读,快乐书写。

  学习目标

  1.认识本单元53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认识“竖钩”、“卧钩”两种笔画,“提土旁”、“女字旁”、“竹子头”、“风字框”三个偏旁。

  2.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情感。

  4.生活中识字,感受识字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5.归类识字,通过具体的字让学生了解“形声字”“会意字”“象形字”的构字规律,并且能够感受到汉字的构字规律。

  6.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识字,把识字的方法迁移到生活中。

  7.培养学生先观察后动笔写的习惯,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汉字。

  8.指导学生带上动作和表情朗读课文。

  模块一激趣识字

  教学流程

  激趣导入──创设情境──自主识字

  模块二归类识字

  教学流程

  自主认读──引领识字──合作识字──复习生字──总结方法模块三巩固识字

  教学流程

  引领感悟—学习探究—交流反馈—快乐书写

  多彩的春天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模块教学设计

  总体构想

  整个单元的教学分四个模块。

  模块一:预习(2课时)。整体感知单元主题,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

  模块二:分类识字(2课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发现识字方法,掌握识字规律,小组合作认识本单元的生字。

  模块三:朗读感悟(3课时)。以《柳树醒了》为主,带《春雨的色彩》《古诗二首》,运用想象画面、分角色等多种朗读方法,在学生头脑中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春意图。学习《邓小平爷爷植树》体会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认真态度和他的心愿,初步了解植树的意义,有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模块四:展示台(2课时)。回归单元主题,升华情感。展示语言的积累,初步培养积累词语、积累优美语句的习惯,练习口语表达。夯实基础,检测学习本领。

  学习目标

  1.识字本单元生字,能够正确书写。

  2.通过观察,发现规律,能够自主认识本单元生字。

  3.正确流利、带有自己的理解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春天里景色、人物的美好。

  4.积累描写春的词语、古诗、优美语句。

  5.在活动中感受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6.在阅读中,做到“读通→读熟→读懂→读好”,规范学生口头表达,训练写用完整句子表达情感的能力。

  模块一预习

  教学流程:兴趣导入──感知单元主题──制定学习计划

  模块二识字模块

  教学流程:分类识字──检测──指导写字

  模块三朗读感悟

  教学流程:典型示教《柳树醒了》──编织学习网──分别学习每课语言点

  模块四展示台

  教学流程:各小组选择展示内容──小组讨论展示方法──全班展示──全班评价记录──单元检测

  美丽的秋天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组教学设计

  总体构想

  整个单元的教学分为四个模块:

  模块一:感受秋天—预习(1课时)。运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尽可能读准字音。读不好的字词画下来,请教老师和同学。初步感知课文。感知秋天的美丽。

  模块二:识字(3课时)。在模块一的基础上,巩固已经认识的生字,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同学的互助重点解决存在困难的生字。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识字方法的总结。

  模块三:写字(3课时)。要求会写的字,写正确、漂亮。了解写字规律。

  模块四:走进秋天,感悟秋天(3课时)。感悟秋天的美和大自然的神秘,体会创造美。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

  学习目标

  1.认识61生个,会写4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从文字中发现美,在头脑中浮现美,在朗读中表现美。用心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3.积累词语,背诵诗文、段、篇。

  4.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美,在心灵中积淀美,并付诸实践。

  5.对左右结构、半包围结构、独体字有明确的认识,并能根据字的结构正确书写汉字。

  6.有意识地创设识字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识字,在识字中注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自主识字相互交流。

  模块一感知秋天

  教学流程

  自主识字—交流识字—初步感知课文模块二识字

  教学流程

  交流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指导识字模块三写字

  教学流程

  认字—了解写字规律—写字

  模块四走进秋天感悟秋天

  教学流程

  自由读《识字一》──交流《识字一》词语内容──指导朗读──自由读《秋天的图画》《古诗两首》,画出描写秋天景物与色彩的词句──指导朗读,感受秋的多彩与美丽──试用《识字一》中的词语对这两课进行概括──自由读《黄山奇石》《植物妈妈有办法》──交流秋天的特点,说说你最喜欢秋天的什么?

  春天里的发现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总体构想

  整个单元分为五个模块:

  模块一:感受春天(2课时)。学习《找春天》,逐一渗透学习方法。

  模块二:识字(2课时)。以后三课的识字为主,用第一课学习到的识字方法把本单元需要认识的字分类学习。

  模块三:写字(2课时)。主要是写字训练,同样把本单元需要写的字分成结构不同的几类来指导书写。

  模块四:走进春天,探索春天(3课时)。主要是在识字、写字的基础上带领孩子们领悟文章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模块五:汇报展示。(2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识本单元36个字,会写39个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找春天》《古诗两首》课文,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3.引领孩子去观察春天、热爱春天。

  4.引导孩子们在童话故事中汲取力量,体会栽花种草的乐趣,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

  5.带领学生巩固识字方法,鼓励学生按照发现的识字规律识字。

  6.从汉字结构的入手,指导写字。

  7.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抓住重点词语,并且通过重点词语理解课文。

  8.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通过表演等方式加深理解,练习朗读。

  模块一感受春天

  教学流程

  了解春天特点──总结学习生字的方法──感悟课文──总结学习课文的方法和过程──指导写字──整体感受文章

  模块二识字

  教学流程

  找生字──制作卡片──卡片分类──自学部分生字──小组交流,组长汇总──全班交流,学生做老师教学生──巩固识字

  模块三写字

  教学流程

  给生字分类──分类书写──小组评价,全班交流──巩固写字

  模块四走进春天,探索春天

  教学流程

  学习《草》《笋芽儿》,习得方法──用习得的方法学习《小鹿的玫瑰花》《宿新市徐公店》

  模块五:汇报与展示

  教学流程

  汇报我的发现──找规律(探索识字方法)──赏对联──我会说(形容词练习)──口语交际(春游)

  名人故事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总体构想

  整个单元的教学分为五个模块:

  模块一:预习(2课时)

  模块二:整体感知人物形象(2课时)

  模块三:领悟表达(2课时)

  模块四:口语交际、习作(4课时)

  模块五:检测(1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默读和朗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名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2.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认识19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能读、记文中词语。

  3.培养学生通过语言想象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语言,对信息分类整理和概括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动作、神态和对话来描写人物的能力。

  4.培养学生以“讲故事”为主的口语交际能力。

  5.通过词语、句子的积累,增加语言储存。

  模块一:预习

  教学流程

  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填写学习汇报单

  模块二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流程

  说说人物的初步印象──交流画出的内容,指导朗读──自由读文,找出文中的主要人物,说说他们有着怎样的品质──划出相关语句──交流体会,指导朗读──总结,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模块三探究人物写法

  教学流程

  回顾四篇课文中主要人物的优秀品质──出示例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归纳描写方法──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对话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归纳描写方法──全面交流,进一步指导朗读──摘抄四篇课文中精彩的词句

  模块四口语交际与习作

  教学流程

  口语交际(对人物的了解)──习作(学习写人物)──交流学习收获(单元学习总结)

  模块五检测

  教学流程:基础知识大闯关──积累百花园──阅读大观园

  民间故事和神话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总体构想

  整个单元的教学分为五个模块:

  模块一:预习(1课时)。四篇课文连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质疑不解。

  模块二:理解内容(2课时)。以《女娲补天》为主,附带其它三篇课文。同时,积累语言,通过记住语言了解人物形象。

  模块三:领悟表达(3课时)。后三篇课文连学,学生自主探索,然后进行归类、概括,体会神话丰富的想象力,了解神话人物的神奇。运用复述的方式,深入理解人物,同时积累语言,把人物描写的词语、句子进行归类整理。

  模块四:习作(2课时)。

  模块五:检测(1课时)。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把语文学习的结果落实到实际中。

  学习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5个生字,能读、记文中词语。通过积累生动的语言,增加语言储存。

  2.通过朗读、讨论和复述课文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神话中的人物,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

  3.扩展开去,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4.提高学生以“讲故事”为主的口语交际能力。

  5.培养学生抓住文章主要段落理解人物的能力。

  6.通过具体的语段,领悟想象在写作中的作用。

  7.在自己的习作中能够有意识运用语言表达想象中的故事,在相互评价中提高习作鉴赏和修改能力。

  模块一:预习

篇七:部编教材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单元主题整体教学说课稿(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主题整体教学说课稿

  目录

  一)板块一:阅读导语页,激发研究期待,明确单元研究

  1五)作(2课时)细心观察,写出景物的变化之美。17一、说教材

  一)单位主题解读——四时景物皆成趣

  本单位的导语提醒主题:“四时景物皆成趣”。“四时景物”能够理解为一年四季的景物,也包含着景物的四季变化。“皆成趣”,需要观察者观察景物大概读书者读书的时分去感触熏染、去思考,感知到大自然景物的变化,感知到大自然景物变化的别致特点,产生美好的情感反应,并由此产生无限的美好遐想。以是这一单位的课文围绕“四季之美”这一主题来编排。本单位的选文由《古诗三首》(XXX的《山居秋暝》、XXX的《枫桥夜泊》、XXX的《长相思》)、《四季之美》、《鸟的天堂》和《月迹》这四篇文章组成。目的是通过描写景物的变化,表现不同景物的美。选编这四篇文章不单单是了解

  2景物之美。更重要的是落实具体的阅读训练要素: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以及表达训练要素:研究描写景物的变化。

  二)单位要素解读——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关于研究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这一阅读训练要素,在一到四年级的统编教材中并没有明确地提出,但也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作出了相关循序渐进的安排。

  从上面表格能够看出,在一至四年级,学生主要通过语言感触熏染自然之美,“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在五年级上册初次明确表述,阅读训练要素确定为“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初步”是在开始的阶段,是一个程度请求,与“深切”相对,能够理解为根本准确地体验和领会景物在动态、静态或动静联合状态下的美。

  初步体会”就是能通过有感情地朗诵、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景物的变化,并从中

  3感触熏染不同景物的美即可。

  静态美顾名思义指物体静止时所呈现的美,景物的宁静和恬静带给人的美感。XXX《自然美的审美人类学研究》一书

  中写道:“自然之美中渗透着一种恬静的力量,它可以带给现代人精神与情感的安宁与歇息。”动态美指物体在动态过程时所呈现的美。对静态的事物作静态的描写,固然给人一种静态美,但是一味地作静态的描写就会产生平板呆滞的感觉,美的感染力就会受到影响。从文学艺术的源泉—社会生活本身来说,社会生活每时每刻都处在这样那样的运动之中,“动是一切物的灵魂”。正如德国美学家XXX所说:“我们回忆一种动态,比起回忆一种单纯的形式或颜色,一般要容易得多,也生动得多。”所以动态美是描写变化时不可缺少的一种状态存在。另外,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是重要的目标之一。

  三)单位教学目标解读

  1.确定目标依据:

  本单元的选文通过细腻优美、生动活泼的语言详细描写了不同景物的变化,体现了景物的美,学

  4生需要细细地品味其语言,理解其中的“趣”,丰富语言积累,慢慢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鉴赏品味。在实现本单元的阅读研究目标时,还应注意两点:

  1)静中有动,动静交融在本单位的选文中,关于景物的静态、动态描写并不是分裂的,而是两者相互融合,静态的事物动态化,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交融。如:《鸟的天堂》“那末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色彩,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好像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从这句话中我们感到这棵榕树的生命力,作者不仅写出了榕树的静态,而且“照耀”、“颤动”这些词又让人感到静中有动。

  2)景中生情,情景交融本单位的课文虽然主如果描写景物的文章,但并非纯粹写景,而是景中生情,情景交融。学生在阅读时毫不是简朴地认知到“哪些描写写的是静态,哪些描写写的是动态”,而是要体会这些描写表达出了怎样的“乐趣”,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思考。如:三首古诗,墨客都是寄情于景;《四季之美》中,通过描写四个季节的不同景物,来表现景物的美,表达对景物的喜爱之情;《鸟的天堂》写榕树,“这艳丽的南国的树”。

  5作者内心饱含着榕树美——南国美——故国山河美的剧烈感情。《月迹》则通过描写不同地点的月亮,来表现作者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2.阅读目标

  有了对阅读训练要素的细致分析,再结合单元人文主题和选文内容的共性特点,就可以尝试将方向性的、笼统的“要素”,细化为可操作、可表现、可评价的具体单元阅读研究目标。单元阅读研究目标细化如下:

  1)阅读描写不同景物的文章,体会大自然的独特魅力。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3)体会并研究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人物情感的方法。

  本单元的表达训练要素是:研究描写景物的变化。它是与单元阅读训练要素紧密相关的,很好地体现了读与写的结合。首先,写的内容与阅读要素内容相关。四篇文章都描写了不同景物的动静变化;其次,写法上也有关联。课文基本上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的,《四季之美》按照时间顺序,通

  6过描写四个季节的不同景物,来体现景物的美;《鸟的天堂》中,详细描写了早晨和傍晚不同时间看到的不同景物;《月迹》则描写了不同地点的月亮。这些都可以从课文中得方法。

  3.表达目标

  统编版教材中,与本单位在纵向上有直接关联的表达训练要素梳理如下:

  上面的表格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细化本次作的具体研究目标:

  1)细心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或自然景观,并有将其记录和表达出来的愿望。

  2)认真选择自己观察的对象,把题目补充完整。

  3)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描写景物,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使画面更加鲜活。

  4)积极主动地欣赏同伴之间的作,尝试

  7从描写顺序、景物的变化等不同角度欣赏评价同学的作,并根据意见进行修改。

  二、说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对语文要素(阅读、表达)的解读及细化的目标,为了循序渐进、扎扎实实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所指向的研究目标,可以这样规划整个单元的研究活动。

  四个板块的课时划分如下:第1课时聚焦板块一、板块二的研究任务,自主阅读批注在课上未能完成的,课后继续完成。

  第2-8课时聚焦板块三的研究任务,其中《古诗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各两课时,《月迹》一课时。语文园地的内容研究融入课文研究过程中。

  第9-10课时聚焦板块四的研究任务,作两课时。

  三、说教学计划

  下面是每个板块的活动设计建议。

  8一)板块一:阅读导语页,激发研究等候,明确单位研究目标

  指导学生阅读单元首页,结合过去学过的写景文章,体会“四时景物皆成趣”的意思,建立阅读期待——体会哪些趣。明确本单元读文章要注意体会什么,并翻阅本单元几篇课文内容。理解“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句话的关键词语:静态描写、动态描写,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理解“研究描写景物变化”,结合作要求,读明白本单元的作要求是“研究写景物的动态变化”。在此基础上,明确本单元的研究目的要求。

  二)板块二:通读诗文,了解整体内容,任务前置

推荐访问:部编教材语文单元整体教学 单元 语文 教材